ARM現水位不值博

軟銀集團旗下的半導體設計與軟體公司ARM(ARM)是晶片相關產品生產中佔有重要一環,投資價值應點分析?

ARM為技術架構

要進行分析首要是了解業務,ARM實際上為一套指令集架構,即規定硬體在執行特定指令時的運作方式,就像是軟硬體之間簽訂的合約,定義兩者要如何與彼此互動。ARM架構去設計的處理器等產品有低成本、高效能、低耗電優勢,所以在移動產品應用有絕對優勢,ARM的CPU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佔有率超過99%,於高效能運算伺服器採用也漸增。

ARM不設計或生產晶片,收入是靠許可費(license fees)及版稅(royalties)而來。許可費是指,客戶需要支付一筆費用來獲得ARM產品設計「草圖」,進而開發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另外,客戶需要根據每顆晶片售價按比例,或按單位收固定費用的方式向ARM繳納版稅。

收入下財年料有20%增長

接下來看看財務數據,據ARM招股文件,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收入為6.75億美元,按年跌2.5%。純利1.05億美元,按年跌53.3%。下跌主要原因是手機市場表現疲弱。若看全年計,截至2023年3月底的財年,收入為26.8億美元,純利為5.24億美元。ARM管理層預期,截至明年3月底的2024財年,收入將增長11%,2025財年收入將增長20%左右。

再看細分情況,在2023財年,許可費收入為10億美元,按年跌12%;版稅收入為16.8億美元,同比升7.2%。值得留意的是其中有46%的版稅收入是來自1990年至2012年發售的產品,可見版稅收入有很強的長期貢獻,為其獨特性。許可費及版稅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37.5%及62.5%。

值得一提的是,ARM與Intel的x86採用的技術架構是不同,ARM為精簡指令集(RISC),而x86是複雜指令集(CISC)。ARM成功是市場需要另一選擇,而移動裝置興起都是原因,可以說是時勢成就了ARM。ARM的前景依然與手機市場息息相關,惟因為AI需要高強度運算,而x86架構CPU較有優勢,目前仍是於AI運用上的主流,所以ARM要大爆發看來不易。

軟銀較私有價有賺

若以招股定價51美元及完全攤薄計算,ARM集資額為48.7億美元,公司市值為545億美元。公司今次將發售9,550萬份ADR,大股東軟銀(SoftBank)在上市後仍持有ARM的90%股權。

講開軟銀又要講近年歷史,事關ARM並非首次上市,1998年到2016年期間,曾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上市,軟銀是在2016年才出320億美元將其私有化,並且一直計劃做強ARM再善價而沽。在2020年本來有一次賣ARM的機會,Nvidia曾出價400億美元收購,但被美國等政府反對,加上很多巨企好像Google母公司Alphabet(GOOGL)等都不支持,所以未能成功。今次成功上市,在估值有所提升,但軟銀就未可以全數套現。順帶一提,軟銀為全數持股,在8月才以約160億美元從旗下願景基金1號收購25%的ARM股權,即是ARM的估值當時約640億美元,換言之上市的估值是有所回落。而對比願景基金1號在2017年以80億美元買入股份,今次出售大賺了一倍,軟銀亦成功將ARM的估值在上市定價前抬一抬。

ARM目前的市盈率(PE)近141倍,估值屬十分高昂,而且ARM的增長並不是十分高。長遠來看,ARM亦有重大隱憂,就是RISC-V的冒起。RISC-V是另一指令集架構,不少晶片廠商都有開始採用這架構去研發,主要是因為RISC-V為開源碼,令到各廠商有更大自主權及能逐漸掌握與控制技術,縱使短中綫ARM的地位及優勢應不會被取代,但長綫威脅是不能完全抹殺。在現價水平,ARM以估值看不值得買入,但如從投機的角度評估,則不妨看Nvidia走勢,ARM是有機會跟隨。如果看長綫投資價值,Nvidia是較ARM更好的選擇。此外,還有一點不能忽視,軟銀作為ARM大股東,若然ARM股價大升,軟銀是有沽貨套現的可能,而且相信機會也很高。總結一句,ARM短綫或有投機機會,但投資價值欠奉。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