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臨近 吼三隻轉強電商股

每年11月11日已成為內地電商銷售最重要節日,今年在疫情反覆下,加上電商行業發展成熟,早前不少分析預料今年線上銷售額增長可能進一步放緩,惟實際情況或未必太過悲觀。傳統龍頭電商股阿里巴巴(9988.HK)及京東(9618.HK)地位牢固,而快手(1024.HK)亦值得留意。

1.阿里巴巴

「雙11」電商節是由阿里巴巴創立,一直為公司業務提供強勁增長,但鑒於內地疫情高漲,加上去年同期基數高,商品成交額(GMV)達5400億元人民幣,彭博行業研究測算,阿里巴巴2022年「雙11」的GMV可能按年跌1.5%,可能是14年來首次下跌。

不過瑞銀表現情況可能未必太差,今年電商節的線上消費或略優於市場預期,且至少線上零售銷售或能保持穩定,因應「雙11」首輪售賣和預售情況,日常用品、美容和保健品的總體交易一直符合預期,平台利潤率仍可能意外上行。

阿里巴巴一直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龍頭電商,然而近年在內地反壟斷及新興電商的挑戰下,其市場份額正不斷流失。摩根士丹利報告預期,阿里巴巴在內地的電商份額在2022年會降至45.1%,按年減少5.3個百分點,較2018年的68.7%下跌23.6個百分點。

然而該行預期阿里巴巴今年的市佔仍遠遠拋離第二位的京東的20.7%市佔,而阿里巴巴的市佔跌幅趨勢將逐步放緩,預計2023年市佔再降3個百分點至42.1%,2025年則降至37.8%,依舊較屆時第二位的京東及拼多多的20.7%要高得多。

由於阿里巴巴過去一個月表現疲弱,截止11月7日收市價69.7港元計,按月跌約15%,相信股價已反映內地疫情及「雙11」銷情放緩的預測,惟倘若最終銷售有意外驚喜,阿里巴巴股價可望迎來反彈。

2.京東

京東由10月31日晚上8時開始「雙11」活動,官方公佈的數據是開賣10 分鐘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40% 、首28小時有近5萬中小品牌成交額按年增長1倍,近7萬中小商家成交額亦按年倍增。按目前披露所見,京東的 「雙11」銷情理想。

面對新興電商的挑戰,摩根士丹利的報告卻仍未京東市場份額可以一直保持在20.7%,並在2025年維持二哥地位。該行估計內地整體電商平台的商品銷售額在2022至25年這4年間可維持在9.1%至11.5%的按年增長,如此一來,預期市佔穩定的京東亦可按此幅度水平增長。

京東股價月內曾最低見133元,但在美國中概股審計提早完成及內地傳出可能為清零放寬作準備下,在11月7月收報177港元,按月僅跌約9%,按當前「雙11」銷情持續暢旺來看,有機會成為股價催化劑。

3.快手

快手本來是一家短影音行動應用程式公司,主要競爭對手是抖音,但公司與抖音從短片鬥到電商,並有逐漸從內容電商變成傳統電商,成為了阿里京東的新對手。

快手2018年成立電商業務,今年「雙11」推出「快手電商」,並將活動提早至9月底開始,目標用平台資源打造100款GMV破億以及10000款GMV破千萬的快手生態新品。快手2021年雙11的GMV總額大約為380億人民幣,按年大升4.3倍。

官方未有透露今年目標,但按2021年全年GMV 6800億人民幣及今年全年GMV目標介乎9000億至9700億人民幣可知,公司對今年「雙11」銷情有相當憧憬。根據快手次季業績,收入逾半來自廣告收入達110億人民幣,按年升10.5%。摩根士丹利預期快手今年電商市佔會從2021年的3.9%,上升至5.2%,並在未來幾年穩定增長,至2025年會升至6.9%

財報顯示,快手二季度廣告收入110億元,同比增長10.5%,對收入的貢獻佔比為50.7%。其中,快手平台內商家的投放收入貢獻增長超過整體,廣告主數量同比增長超過9成。

隨著平台內部商家提供的收入貢獻高速增長,快手電商可能正從內容電商逐漸轉向傳統電商。快手今年中期虧損收窄近9成至94.3億人民幣,彭博綜合券商預期快手要到2024年才扭虧,不過若電商業務的收入貢獻持續高速增長,扭虧可望提早出現。

更多內容:

全球滯脹及金融危機的時間 樓市會否麵粉貴過麵包?

電訊業再混改 為何只能買中移動、聯通?

醫保談判啟動 吼三隻創新醫藥股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