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要擁有屬於自己的物業」這觀念很常見,而「上車」這個詞語,亦好像暗示擁有物業比沒有物業好。可是,正是大家對擁有物業的情意結,因此亦更容易產生錯誤的投資決定。
要做一個正確的投資決定,要獲得合理的回報,便要具備理性及獨立的分析能力,即是不要以個人感覺行事,思維不要被任何觀念限制,亦不要被氣氛、傳媒、經紀、他人所影響,避免以高於合理價買入(即大家都想買的時候),或低於合理價時放出(即沒有人對樓市有興趣的時候)。
勿將投資納過多情感因素
另外,亦要小心個人喜好因素,避免不自覺地因個人因素而付出了較高的溢價,但市場卻不認同該價值。例如你很喜歡某單位的景觀,相比起沒有該景觀的同類單位,你願意為有這景觀的單位多付$20萬,但市場則認為只值$10萬,若以純自住的角度就沒問題,但若涉及投資成分,就是不理性的投資決定。
雖然不少人對物業情有獨鍾,但大家要清楚一點,樓宇物業只是眾多致富工具的其中一種;既然只是工具,就不要給予過多的個人喜愛因素,亦不要看成非有不可。
每項投資工具都有特性,相比起其他工具,物業的其中一項特性就是其實物資產的價值,因此能較易取得銀行的貸款,令資金運用方面更靈活,甚至乎可作九成半的按揭,即是20倍的槓桿投資,專業的物業投資者能有效運用物業的槓桿原理,把財富不斷滾大。
制定供款預算
假設樓價為$200萬,做七成按揭(即首期$60萬,借$140萬),供20年(這個例子不考慮雜項支出等因素)。
當銀行調升利率後,每月供款就會上升,不要認為低息環境會長期持續,若利率由3厘(即年利率3%),升至6厘,每月支出便會由$7,764升至$10,030。以下顯示出不同的按揭利率下的每月供款:
每月供款支出(樓價$2,000,000,7成按揭,供20年)
年利率2% 3% 4% 5% 6% 7% 8% 9% 10%
每月供款$7,082 $7,764 $8,484 $9,239 $10,030 $10,854 $11,710 $12,596 $13,510
更多內容: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