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點
.在過去兩個季度中,Sea開始大量使用“總部成本”一詞。
.它聲稱,在扣除總部成本後,Shopee將在經調整EBITDA基礎上在東南亞和台灣實現盈利。
.該指引可能會讓投資者感到困惑和誤導。
Sea Limited(NYSE:SE)在5月17日公布了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緩解了市場對這家新加坡科技巨頭未來的一些擔憂。公司收入同比增長64%至29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4000萬美元。該公司經調整淨虧損從3.2億美元,擴大至4.45億美元,即每股0.80美元,但仍超出預期0.60美元。
我上個月查看了Sea的業績報告,並得出結論認為,在公司淨虧損顯著收窄之前,其股票的估值將保持低廉(約為今年銷售額的三倍)。
但今天我想關注的是它為無利可圖的電子商務部門Shopee設定一個令人費解的新目標。從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Sea開始聲稱Shopee將很快在東南亞和台灣“扣除總部成本”後產生正的經調整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
我將解釋為什麼該聲明實際上毫無意義,以及為什麼Sea強調這一新指標為Shopee於未來帶來一些危險信號。
回顧Shopee驚人虧損
過去五年,Shopee已成為東南亞和台灣地區的頂級電子商務平台。然而,它通過嚴重依賴大量促銷活動成為了市場領導者。
時期 | 2020財年 | 2021財年 | 2022年Q1 |
收入 | 22億美元 | 51億美元 | 15億美元 |
營業收入 | (14億美元) | (28億美元) | (8.11億美元) |
調整後EBITDA | (13億美元) | (26億美元) | (7.43億美元) |
這些以虧損主導的策略使Shopee無法錄盈利。但是,Shopee並沒有首先穩定公司於東南亞和台灣的核心市場,而是在過去兩年開始通過更積極的補貼和促銷向拉丁美洲擴張。
Shopee“總部成本”是多少?
Shopee將公司“總部成本”或“總部共同費用”定義為“員工成本”以及“一般和管理費用,例如建築設施和伺服器託管費用”。換句話說,它們是擴大Shopee市場所產生的直接運營成本。
這些“總部成本”通常應歸類為運營費用。然而,Sea似乎認為,將某些“總部”費用與其他運營費用(如營銷成本)分開可能會讓投資者更清楚地了解公司潛在增長,因為公司總部成本可能會隨著業務規模擴大而下降。
但實際上,Shopee的“總部成本前經調整EBITDA”只是一種專有的盈利能力衡量標準,它方便地排除了一些最大運營費用。這使得投資者更難以衡量Shopee的實際利潤,因為公司經調整的EBITDA已經不包括重大一次性和可變費用。
Sea想混淆分析?
Sea表示,第一季度Shopee的總部成本同比增加了1.62億美元,佔經調整EBITDA虧損增幅3.3億美元中近一半。
它還表示,在扣除總部成本後,Shopee經調整每筆訂單EBITDA損失在東南亞和台灣地區,從0.12美元同比改善至0.04美元。在電話會議上,行政總裁Forrest Li表示,較小虧損表明Shopee“在該地區分配總部成本之前,有望實現正的經調整EBITDA”。
但是,該“地區”不包括巴西,該地區於該季度每筆訂單的經調整EBITDA虧損為1.52美元,因為它與MercadoLibre等根深蒂固的電子商務領導者進行競爭。
Sea還停止披露Shopee在第一季度的每筆訂單經調整EBITDA損失總額(包括總部成本),此前該損失在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擴大了4美分至0.45美元。強調在排除總部成本後在東南亞和台灣實現正的經調整EBITDA,這表明Sea正試圖通過挑選公司運營費用和運營區域來使Shopee增長,看起來更具可持續性。
投資者應該擔心嗎?
這不是Sea第一次使用專有的增長指標。Sea於2017年上市時,最初對公司電子商務和遊戲部門使用“經調整收入”指標。在收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詢問後,它最終在2020年停止使用該指標。
Sea可能認為,將總部成本和拉丁美洲業務,從Shopee經調整EBITDA中剔除,將使投資者更清楚地了解公司在東南亞和台灣的核心業務表現。然而,可以說是渾水摸魚,讓市場評估Shopee作為全球電子商務平台的增長時,變得更加困難。投資者應密切關注Sea在接下來幾個季度如何使用“總部成本”一詞,看看它是否真的掩蓋了一些更嚴重問題。
作者:Leo Sun
編輯:Mark
更多分析: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