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命,已經成為內地科技公司營運的主旋律。去年至今年,內地科技公司實行不同形式的保命措施,不論是收縮業務、創辦人退休、拆除商業王國均是為保命這個大前提服務。事到如今,京東集團—SW(SEHK:9618)董事長劉強東大概洞悉到包括其旗艦在內的內地科技公司仍未過關,所以上週不啻作出科技股而言一個驚人舉動,宣布派特別現金股息,無疑是向投資者釋出增長放緩的訊號。
絕大多數科技股擺明車馬拒絕派股息,正如Tesla(NASDAQ:TSLA)在招股書表示:「絕對不會向普通股或優先股股東派發股息,當前不會預期在可見將來派發現金股息。」
科技股不派股息就是保留利潤發展業務,推動增長的象徵。如果一家科技股開始派發股息,等於向投資者表示再沒有值得投資發展的機會。
應該先斬為敬
如果追尋資本增值的投資者,見到科技股如此不爭氣,不妨先斬為敬。京東顯然不是缺乏投資機會,早前京東物流(SEHK:2618)集資86億元,而京東旗下的京東產發才完成8億美元融資;實在看不到京東有閒置資金,或有條件派發現金特別息。
何況,筆者早前的一篇文章《比較阿里、京東、拼多多業績 增長潛力重新洗牌》指出,京東在每用户平均收入(APRU)及年度活躍用戶較阿里巴巴—SW(SEHK:9988)還要優秀,京東理應「趁佢病攞佢命」,部署彎道超車。京東在在這個時候背道而馳宣布派發特別息,對此筆者十分不解。唯一的解釋就是保命。
截至去年12月底,京東擁有現金及等值物、受限制現金及短期投資,分別是707.7億元、59.3億元及1,145.6億元人民幣,惟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僅43.7億元人民幣。應付款項更高達1,404.8億元人民幣。
不過,京東和一如其他零售商,京東賣貨後三天後收錢,但存貨卻可以45天後找數,相信在經營活動層面看,現金累積速度較支出快。再看去年資本性開支達185.7億元人民幣。如果將上述各條數相減,筆者估計約有322.1億元人民幣可供分派。如果全數分派股息率達5厘。
騰訊派息成前車之鑒
筆者始終認為投資者買科技股志在增長,而不應抱泥於數厘股息。如果京東最後派息總額愈高,釋出的訊號愈壞,代表連管理層都覺得沒有投資機會,或代表寧可放棄增長。即使週五(22日)京東股價向好,也不值得恭喜。因為根據騰訊去年12月13日宣布派特別息至今年3月25日收到京東碎股,股價累跌超過91元,但收到京東碎股的價值僅相當於騰訊每股8元而已,其實是得不償失。
今次京東派特別息又遇上疑似股災,隨時跌穿前浪低位,京東投資者要保命怕且要鬥快沽出才能減少損失。
更多分析: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