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月內,中國公佈2021全年GDP增長為8.1%,第四季度為4%。
市場判斷
當中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4%。順差6,764億美元,比2020年增加約3成,創歷史新高。淨出口部份佔GDP比率高達26%,是過去6年來高位。這是受惠於環球疫情回順,社會已習慣新冠病毒的節奏下,外部需求反彈。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2.5%。但是受惠於2020年的低基數效應,並未算特別出色。再者,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7%,遠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3.7%。中國對疫情清零的堅持下,封城措施是不利消費。消費部份於2022年有待補強,減稅降費的節奏有機會由中小企業延展到個人層面。共同富裕的理念有機會通過個人層面稅制改革得以實施,這將是有利消費的一步大棋。
2021年的固定資產投資54.4萬億元,同比增長僅4.9%;2020-2021兩年平均增長3.9%。是三頭馬車中較疲弱的一環。增長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僅增長0.4%,製造業投資增長13.5%,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僅為4.4%。內房債務危機下,固定資產投資難以突圍,相信要待2022年中以後,政府對於內房併購及債務問題給出有力的答案下才會明顯改善。
留意今年開始,各地不同省份及城市陸續給出今年基建目標。1月4日至6日,已公布的重大項目總投資額已超3萬億元人民幣。十四五期間,傳統的道路管網,水利建設以及新基建的5G基站建設、特高壓電網及新能源相關等都會是今年經濟著力點。
筆者一直表示,中國希望把握疫情的機會拉近與美國的經濟實力差距。就2021年的數據,中國GDP與美國的比例,從2020年的70.5%提高至77.3%。國力差距收窄外,兩地貨幣政策分歧亦是今年投資重點。
策略
1月份港股先升後回,由月初約22,700一度拉升至25,000點; 及至農歷年前以23,800點左右收盤。月內在缺乏利好消息下,主要是科技股的監管傳聞再推低大盤表現。阿里巴巴 (SEHK:9988)一度跌至上市新低。於2021年底,機構持股比例低下,是賣無可賣的情況。年後第一天港股紅盤算是倉位提升的第一浪。現時觀點並未大變:港股只集中炒某幾個版塊或公司。
除非中央有特定措施鼓勵投資港股,否則明年集中炒的情況會繼續放大。2月中開始的港股業績期將是審視2022機構圍爐的板塊的重要時點。在上市公司管理層向市場發放更多年內方向下,將有利板塊估值重估的機會: 消費電子、中藥、新能源車及清潔能源會是確定性較高的板塊。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及其客戶可能持上述股票。
更多分析內容: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