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點
.儘管幾乎沒有收入,但 Rivian價值超過通用汽車和福特等老牌汽車製造商。
.該公司的估值似乎忽略了貨幣的時間價值。
.投資者似乎押注Rivian將成為下一個Tesla。
Rivian(NASDAQ:RIVN )在IPO幾天後估值突破1000億美元,創造了股市歷史。儘管此舉就使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富有的首次亮相之一,但這個電動汽車專家真正獨特之處在於該公司沒有實質收入可言。
更多內容:電動車股Rivian值得買的3個原因
儘管Rivian的好友對亞馬遜從該公司訂購 100,000 輛送貨車感到興奮,但截至第三季度末,它僅交付了少量 R1Ts、一輛客用皮卡車和公司第一輛量產車。隨著生產和交付量剛剛開始增加, Rivian超過1000億美元的估值需要投資者的信心飛躍。
事實上,為了證明這個數字是合理的,你必須做出三個關鍵假設。
1.Rivian將不僅是一家汽車製造商
電動汽車股票——包括Tesla(NASDAQ:TSLA)、 Lucid和Nio——幾乎全面獲得了豐厚估值,這表明投資者認為,電動汽車行業將比傳統汽車行業更有利可圖。
例如, Rivian目前的估值高於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NYSE:GM )和福特汽車公司(Ford)(NYSE:F),儘管這些公司在過去四個季度的盈利加起來約為 140 億美元,並且自己生產和開發電動汽車。此時購買Rivian股票是押注該公司將不僅僅是一家汽車製造商。畢竟,沒有理由相信電動汽車會比汽油動力汽車產生更多利潤,尤其是在該行業正在形成同樣具有競爭性情況下。
除非Rivian的利潤,大大超過通用汽車於過去四個季度的 110 億美元,否則沒有理由說明一家目前沒有收入的汽車製造商的價值,可以超過今天的通用汽車或福特。
2.金錢的時間值並不重要
金融的一個核心原則是今天的一美元比明天的一美元更值錢。金錢的價值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減少。由於通貨膨脹,以及你今天可以花掉你的一美元,而明天你不能用你今天的一美元做同樣事實,未來的錢自然比現在的錢有更少價值。
這個概念通過貼現現金流模型應用於股票估值,根據特定的貼現率,我們對未來的展望越遠,對未來現金流的估值越低。換句話說, Rivian未來的利潤價值低於通用或福特這樣的公司當前的利潤。
行政總裁 RJ Scaringe曾表示,他預計該公司到2030年將生產100萬輛汽車,這對於一家新汽車製造商來說將是一個了不起的壯舉,儘管仍遠低於通用汽車年產量700萬輛和福特汽車年產量400萬輛。
讓我們假設一個最好情況,其中Rivian達到該標準並售出100萬輛汽車。假設他們的平均售價為50,000美元,淨利潤率為 10%,這將使該公司到 2030 年的盈利達到50億美元。這聽起來足以證明今天1000億美元的估值是合理的,但使用適度的貼現率5%,這50億美元僅值30億美元。
換句話說, Rivian投資者所指望的大部分利潤的價值不多超過Rivian今天賺取的價值的一半。
3.很有可能是另一輛Tesla
電動汽車股票估值變得如此高漲的一個原因是Tesla的成功,Tesla市值超過所有其他汽車股票,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
儘管Tesla有很多批評者,而且肯定有人認為它估值過高,但其價格標籤也有明確的邏輯。該公司是電動汽車的先行者,在執行戰略計劃和快速發展方面有著悠久記錄。Tesla還擁有許多明顯競爭優勢,包括公司充電器網絡、允許無線更新的軟件,以及擁有狂熱追隨者的品牌和CEO。此外,該公司一直在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這方面的突破將徹底改變汽車行業。
Rivian在這一點上不具備任何這些優勢,雖然它可能會在未來實現,但有關假設似乎很慷慨。同樣值得記住的是,Tesla的市值直到2020年才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當時它生產了超過50萬輛汽車。在這一點上,沒有真正的證據表明Rivian將成為下一個Tesla。這只是猜測。
難以估值
Rivian擁有雄厚的資金,該公司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支持者陣容,其中包括將成為公司最大客戶的亞馬遜。但該公司目前的估值對未來利潤做出了不合理的假設,尤其是當公司產品在消費者眼中未經測試和驗證時。
如果Rivian執行得很好,該股可能會成為贏家,但更有可能的是看起來它像是眾多新進入公司之一,在這個日益擁擠的電動汽車市場中爭奪地位,而投資者為此支付過高價格。考慮到這一點,你最好不要沾手這次熱門的IPO。
作者:Jeremy Bowman
編輯:Mark
更多分析: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