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到疫情的衝擊,在港上市的內地三大航空公司上半年業績均呈虧損,惟南方航空(SEHK:1055)第三季業績卻錄得盈利,是否已從疫情後重生?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多國實施封關及防疫措施,人流幾近停頓,全球航空業經歷了嚴峻挑戰。在港上市的內地三大航空公司亦難免受累,上半年業績均轉盈為虧。
然而,第三季業績卻榮辱互見,中國國航(SEHK:753)虧損近7億元(人民幣.下同);東方航空(SEHK:670)蝕約6億元,但南航賺7億元。
內地民航運輸市場改善
南航第三季收入263.9億元,同比下降39.7%,股東應佔利潤7億元,減少70.2%。南航扭轉中期業績虧損的狀態,第三季錄得盈利的最基本原因是內地客流量逐步恢復。隨著內地的疫情逐漸穩定,國內的民航運輸也呈現恢復態勢,內地民航局公布,民航國內旅客於9月份運輸量4794萬人次,其中南航佔1110萬人次,比重約23.2%。而且南航於9月新增了多條國內主要航線,包括深圳-太原-深圳、廈門-南京-瀋陽-南京-廈門。
同時,南航向國內民航市場的運力亦見增加,9月份按可利用座公里計)雖然同比下降23.67%,但國內航線則上升6.55%;國內航線的旅客周轉量(按收入客公里計)上升1.63%;國內航線的可利用座公里(ASK)同比增長6.6%,環比亦升6.3%;客座率也見改善至約78.5%,同比减少3.8個百分點,環比則提升4.6個百分點。
成本管控措施奏效
隨著疫情爆發,南航採取管控成本措施,包括收縮機隊規模,9月底,合計運營854架飛機,同比減少7架。加上,國際油價持續低迷,有利減輕航空公司的航油支出,南航第三季營業成本下降37%至264億元。
由於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多國央行紛紛實施寬鬆貨幣政策,尤其是美國大量「印銀紙」以致美元貶值,人民幣相對升值。在此情況下,外幣債務向來重的航空公司受惠。南航由去年第三季的30.9億元財務費用支出,轉為今年同期的6.6億元財務費用收入。
貨運物流業務成關鍵
其實,以上因素理應對內地三大航空公司都有利,但為何只有南航第三季有利可圖,東航和國航仍然虧蝕呢? 原因有兩個,首先是由於南航的國內市場佔比較大,受惠內地民航運輸恢復因素,相對來說,南航的國際市場比重較小,在多國仍然實際入境限制,國際之間的人流尚未恢復正常,國際航線難免受壓。南航去年國內客運收入佔南航的客運總收入近74%;國際客運收入佔約25%。
另一個原因是貨運業務為南航提供盈利貢獻。疫情爆發以來,全球醫療及抗疫物資的運輸需求大增,運費亦水漲船高,如果擁有全貨運飛機的航空公司便能以貨運業務收入彌補客運大減的影響。
據南航的全資附屬公司南航貨運物流公司,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路演資料顯示,該公司於今年首八個月營業收入約97.8億元,淨利潤26.4億元。南航貨運物流公司的盈利貢獻成為南航第三季業績錄得盈利的重要因素。
值得留意的是,在港上市的內地三間航空公司中,只有南航是全資擁有貨運物流公司,至於東航物流公司及中國國際貨運航空公司則分別屬於東航、國航的姊妹公司,由母公司持有,因此南航的業績受惠於貨運物流需求增加的程度,高於東航及國航,亦成為第三季業績表現出現差異化的重要原因。
結語
正如前文所述,歐美等國仍受疫情影響,國際運輸尚未恢復,甚至未知何時可以回復正常的人流流動,國際航線旅客運輸規模持續低迷,內地三大航空公司的業務仍然受壓,單靠國內航空運輸,以及貨運物流的貢獻相信未能完全彌補巨額虧損。即使第三季獲利的南航,總計首三季仍要蝕74.6億元。由此可見,內地航空公司僅為走出疫情低谷,劫後重生則言之尚早。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