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英特爾公布第二季業績,在電話會議上指出研發7納米製程芯片的進程較內地目標慢12月個月;投資者開始憧憬英特爾將生產工序外判。近日英特爾(NASDAQ:INTC)宣布以90億美元向南韓海力士出售記憶體業務,似是確認朝無廠半導體公司方向發展。倘英特爾落實變身成為無廠半導體公司有甚麼好處。
根據英特爾最新一個季度的業績,首3季記憶體業務營業額為42億美元,惟經營利潤僅得3億美元而已。除非英特爾想做大這盤生意,否則將之出售予海力士反能成人之美,有助後者擴大市場佔有率,令整體記憶體廠家出售產品時有更高的叫價能力。
話說回來,英特爾奉行一體化(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模式,即垂直整合製造模式,覆蓋了產業鏈的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環節。惟近年部分奉行IDM模式的半導體生產商已經轉型,例如英特爾主要對手AMD(NASDAQ:AMD),將生產部門分拆成晶圓代工企業格羅方德。從此AMD由IDM廠轉型成為無廠半導體公司。
7納米製程遇挫
半導體產業內的IDM及晶圓代工是極為資本密集的遊戲,根據中芯國際(SEHK:981)在今年公布的A股招股書顯示,投資生產每50,000片的10納米芯片設備投資額為84億美元。同樣產能的7納米芯片設備投資額已經高達114億美元;當製程升級至5納米芯片時,相同產能設備投資額升至156億美元。而3納米製程設備投資額為211億美元。
上文提到格羅方德作為晶圓代工廠,早在2018年時已經從因資金問題而停止研發7納米芯片。由此可見,7納米製程這個難關,在半導體業界上並非容易解決。
AMD轉型股價倍升
上文指出高端製程生產困難,正正是英特爾現時的面對難題。倒不如全心全意開發性能更佳的芯片,既可節省投資設廠的成本,亦可以輕資產經營模式示人,短期或能博取投資者歡心。
其實,AMD在轉型成為無廠設計公司期間,再加上金融海嘯等因素,股價一度低見個位數。但最後因為在圖象處理器市場成功突圍而大翻身。有AMD這個成功例子,可能是英特爾轉型之路的重要參考。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