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食品市場出現一股新熱潮—植物肉,成為不少連鎖食店及餐廳新晉食材。明白的,疫情下高端消費者對健康要求更高,加上多食紅肉對健康構成風險廣被宣傳,衍生了植物肉商機。而植物肉的口感及味道,在新技術加持下愈來愈近似真肉,大大提升植物肉於食肆、超市等銷售渠道的滲透力。
根據Polaris Market Research 研究指,到了2027年全球植物肉市場升至354億美元,由2020至27年期間,有關市場以複合年增長率近16%攀升。這口肥肉已成為不少企業率先搶食。
大型跨國食品公司—Tyson Foods(NYSE:TSN)供應了美國20%牛肉、豬肉及雞肉。公司已成為餐廳、醫院、學校及食店的主要肉類供應商。Tyson近日加入了植物肉市場的戰團,首推素雞三文治,可否為公司增值轉型?
植物肉成兵家必之地
目前植物肉市場領導者Beyond Meat(NASDAQ:BYND)股價迄今累升133%,上市至今累升164%。在低基數效應下,公司每季收入只倍數增長,不過一場世紀疫情,令不少餐廳的銷售渠道被封,亦拖累了公司增長,於2020年第二財季,Beyond Meat收入增長己回落至雙位數。
不過,市場競爭仍異常激烈,長和系創辦人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有份投資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 近期大力手搶佔人造肉食品市場。
有分析指,Impossible Foods的市佔率由7月3%升至4.3%,而Beyond Meat的市佔由24.5%降至21.4%。
雖然市場競爭激化,反而加添消費者好奇,購買更多植物肉,令「市場個餅」增大。從Beyond Meat 於10月銷售按年升幅加快至56.4%可見,而9月則升49.3%。而10月份數據顯示,整體素肉市場銷售升39%,升幅遠高於鮮肉升10.9%。所以,植物肉市場仍大有可為。
兩大因素撐Tyson發展素雞肉
Tyson 已開展素雞肉的市場推廣,並與多間餐廳合作推新產品,包括Jack in the Box,後者並指疫情期間以雞肉三文治於快餐店最好賣。而Tyson明言其素雞肉口感及美味度可比美真雞肉,而成份主要由豆蛋白製造,希望在已欠新鮮感的素漢堡牛肉外,殺出新出路。
Tyson Food開闢植物肉新戰線能否成功有等待觀察。不過有兩個原因有利有關發展。就是美國人均消耗肉類中以雞肉最多,增長較大。
根據統計數據,美國人均雞肉消耗量由去年96.5磅升至今年97.8磅,而牛肉由58.1磅升至58.2磅,而豬肉由52.4磅降至51磅。基於養牛做成碳排放問題及健康因素的考量,令雞肉更受市場歡迎,所以Tyson拓展素雞肉策略正確。
另外,由於公司是美國主要肉類供應商,與全球不少餐廳及企業建立了供應鏈,穩固了銷售渠道,因而有利植物肉銷售。
Tyson 與Beyond Meat 同樣面對因應疫悄令食肆渠道需求減少。不過由於食品是必需品,受經濟周期左右不太大,Tyson業務有防守性。
以6月底止第三季季績顯示,集團銷售額仍有100億美元,按年只跌7.9%,盈利跌22%至5.27億美元,業績倒退主因是因應疫情而產生3.4億美元開支。
值得留意是,該季雞肉業務錄經營虧損,首九個月其經營利潤大跌逾九成。不過首九個月集團牛肉銷售跌4.1%,而雞肉銷售只跌0.5%,而植物雞肉推出希望有助令集團的雞肉業務力挽狂瀾,最終成績如何值得留意,但素雞肉投資是好開始。
投資結語
Tyson 推植物肉殺出血路,有助公司轉型,再加上公司本身已錄盈利,預測市盈率只有10倍,預期息率2.88%,顯示出吸引的投資價值。不過,公司股價今年至今累跌36%,而美國疫情未散,要待植物肉銷售有好反應,以及疫苗出現,才值吸納該股。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