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最後一場辯論未見為市場帶來驚喜,特朗普繼續將疫情問題和中國扯上關係,而拜登則未有正面回應通烏門事件細節 (他只稱從未接受過外國任何資金,但沒提供任何證明)。雙方皆未能有效性地針對對手的問題出擊。唯拜登在言辭表現一向遜於特朗普,在無大錯的情況下市場普遍認為拜登表現較為理想。選情方面拜登維持處於優勢,而市場焦點亦重回於紓困方案之上。
美股昨晚出現急挫
昨晚市場又借疫情等借口出現回調,道指急挫650點,收報27685點。
兩黨談判仍然持續,佩洛西仍認為有可能在大選前達成協議 (原先訂下今個星期的期限似乎又延後了),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則對敲定協議的可能性不表樂觀。距離大選剩下不足10個交易日,在特朗普選情仍然落後 (甚至消息指其缺乏資金作競選活動) 的情況下,很大可能短期內又有其他新招數出現,投資者還是不做不錯為妙。
油股不具長線升勢
港股在連續兩日守於24600點的支持水平過後,短期股市走勢亦有逐步改善情況。雖然新經濟股受到A股所影響而表現一般,唯在石油及本地股份(特別是匯控及恒生) 帶動下,上周五穩守於24600點水平(最低點為24683點) 並反覆向上高收。恒指全日升132點報24918點,成交量稍微上升至1116億。
雖然美股急挫,但今早港股未見大幅低開。
港股板塊輪動的情況持續,繼內銀及中資電信股炒上過後,輪到油股 (三大油股包辦恒指三大恒指最大升幅)。雖然大行 (如大摩及匯證) 因第三季業績較預期理想而唱好中海油 (SEHK:883),但在油價前景黯淡的影響下,升勢實在有點牽強。
反而較大的可能是,在新經濟股累積一定升幅過後,市場有機會藉拜登上場機會大增而將資金重投部份累積跌幅驚人的股份,造成板塊輪動的情況。至於匯控(SEHK:5) 的升幅,市場笑言其銅獅於星期四歸位振提股價。但筆者認為更大的可能,是前一篇文章提及的政治取態,以及市場對於第三季度業績改善之憧憬(恢復派息的可能性甚低)。
有讀者可能不明白,為何筆者偶爾仍會拿匯控(SEHK:5) 這種被市場唾棄的公司來談,集中火力在新經濟股中不是更好嗎? 筆者在$40水平買入匯控,更被部份留言者視為笑柄。筆者認為,其實一個均衡的投資組合,並不應該單單著眼於市場的焦點在所,縱使筆者亦認同往後增長仍以新經濟類股份為重點,亦不代表要將所有資金投入於同一類型股份之上。
而筆者亦自問非無限loop 地重覆提及(或推介) 同一股份,只是在市場出現較明顯的變化 (非指單從股價變化那種) 才拿出來和大家分享。筆者今早用search 的功能找回過往的分享,自問亦非一成不變叫大家不斷買匯控。
筆者在數年前以$4x 及$5x 水平買入匯控作收息 (時間太久未能找到,但長期讀者應該會看過),直至去年中再於$63 及$60 加注。不過由於管理層突然跳船的關係,筆者已於$60 水平減持此股 (8月19日市前交流),雖然整體上資本增值有限,但在其派息偏高的情況下其實回報亦不俗。自此亦從未有叫大家再加注匯控。直到本年4月7日,才跟大家說自己於$40 買了 (當時亦分享了買入原因),並打算繼續下挫時分注吸納。唯中方和匯控的關係突然大幅惡化後 (這是筆者認為最大的問題,亦是於$40 買入匯控時未出現的),筆者亦於8月4日跟大家說暫停分注的行動。而直到近日新聞的言論,筆者才再次作出分享。從事情的發展去看,筆者只是在發生重大事件的情況下,才會修正自己投資的看法,這亦與單純從股價升跌的技術分析有所不同。
可能有人會提出疑問,$40 買了到現水平不是應該止蝕嗎? 那就要視乎大家一開始是如何部署了。正如上文提及,筆者自買入那一刻,已有準備在低位繼續入市,只不過因突如其來的意外 (中方和匯控交惡) 而擱置,在本身投入注碼非常有限 (買入的比例本身已不多,加上分注的情況金額更少),損失的數目 (以筆者倉位計) 實在非常輕微,所以亦未有止蝕的打算。反而,假如匯控正式表態將此問題消除後,筆者反而有意繼續原有的增持計劃。緊記,投資並非一條黑板的公式,最重要的是明白風險所在,並清楚理解自己的投資計劃和行動。
Kyle,CPA,Big 4 出身,投資超過廿年,善於分析報表,觀察資金流向,重視分析理據及風險管理
【相關文章】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