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全球航空業因為疫情而停擺之際,另一邊廂,全球航天業發展卻方興未艾,皆因民營太空業發展技術已一日千里,送人上太空「深度遊」指日可待。
多得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其自家研發的火箭「獵鷹9號」(Falcon 9)不但成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首次外判私人公司承包的發射項目,更是全球第一家送太空人上太空的民營公司。
該公司多次成功回收火箭「獵鷹9號」,令往返太空的飛行成本大減,令一般人都可嘗「太空漫遊」,引發新一輪商業化競賽。
NASA最快在10月下旬,安排由SpaceX設計「載人飛龍號」(Crew Dragon)首次飛行。如獲官方認可,便能接載太空人定期往返地球與國際太空站,此舉不單是民間航天科技的里程碑,更將航天業商業化熱推向高潮。
雖然出走太空非人人可以,但航天科技股的投資機會比比皆是,投資未來十年大趨勢中,有必要持有至少一隻航天股。
商業太空旅行新競賽
有市場分析指,航天業目前創造了3,500億美元收入,並估計在2040年將達到1萬億美元。問題已不是太空旅行於技術上是否可行,而是航天業衍生出來消費市場可以有多大。有研究指,去年全球太空旅遊市場只有7.53億美元,料到了2026規模升至21.9億美元,於2012至26年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16.3%。
由於太空旅遊帶來新商機,不少企業要搶飲頭淡湯,除了SpaceX已出售四張2021年或2022年外星飛行的私人機票。Amazon(NASDAQ:AMZN)創辦人Jeff Bezos亦私營航天公司Blue Origin,提供太空旅行服務。
不過,從事航天科技及太空旅遊的維珍銀河控股(Virgin Galactic)(NYSE:SPCE)推廣最為積極,並展示了其飛行能力,已引起市場廣泛興趣。公司被看高一線有多個原因。
維珍銀河—太空之旅反應好
根據公司於次季業績披露,公司手頭資金有3.6億美元,季內虧損為6300萬美元,資金仍足以支撐一年營運。再加上公司表明,明年首季首批旅客會出發去太空,一旦公司開始「遊太」商業化,即可產生收入抵銷開支。
再者,公司推出服務受富豪歡迎,於7月底公司已有600個「準太空人」客戶,付出訂金8000萬美元。而參予「一小步」計劃的客入有700人,並以1,000美元留座,待日後太空旅程正式推出後,就可正式成為「太空人」。
如果有600個準太空人,以每張機票25萬美元計,有關收入已達1.5億元美元,還未計及加入「一小步」的700人,至少多1.75億美元收入。
維珍銀河表示,業務針對高資產值的目標客戶群達200萬人,太空旅遊於未來兩三年勢成富豪新玩意。而Cowen & Co研究指,如果首批太空客成功出發後,料潛在富豪「準太空人」更多達240萬名。
而好消息是,公司已向當局申請於10月進行飛行測試,希望有助公司如期明年正式帶人上太空。
投資結語
太空旅遊發展如火如荼,令一眾航天科技及零件股熱炒,而維珍銀河去年股價只徘徊於10美元,受IPO消息刺激一度升至高位37元,短短數月曾升近3倍,之後回調至23元水平,仍高於IPO訂價19.5美元。
只要公司正式推出服務,引爆太空旅遊潛藏的龐大消費力,股價長線會展現大升浪。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