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股市的3個技巧

多謝HK MoneyClub邀請寫欄,讓我在這知識型平台分享更多量化交易及程式交易的心得。

由於最近著實有很多投資初哥入市,回想自己十多年前初上手時都是亂碰亂撞,左看看右看看,交了不少學費。時間久了,才看懂看透市場的運作模式。

這次專欄打算分享3個投資炒賣前,必須認清的事實。

1. Buy on rumours,sell on facts

「Buy on rumours,sell on facts」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好消息股票上升,壞消息價格下跌看似很合理,但投資初哥不時會發現價格走勢與預期相異。例如早前美團沒被染藍,但開市卻上升。事後當然有人會跑出來解釋因為加入指數往往對股票是個咀咒,因此沒被加入是好事。事後解釋固然簡單,有多少人事先能預料到才是重點。

又例如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時,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後市向淡,結果卻是爆升,然後升浪持續至現在。

當每人也認為股價會理所當然地升跌時,結果卻與預期迴異,為什麼會有這現象呢?

背後原因是因爲市場參與者會在事件發生前經已部署,股價事先已Price in事件,即事件公布當刻價格已是Efficient。同時,這裡引伸出第二點。

2. 市場炒的是預期

市場炒的是預期,不是現況。投資者會發現公司業績發布時,即使結果是純利數十億,股價也可能不升反跌。原因是,業績公布後差於預期。可見市場人士當刻的買賣決策是與預期作比較,而非現況。因此,業績公布後,炒賣看的是「好於預期」或「差於預期」。

另一例子,今年大部時間實體經濟都受疫情影響,美國失業率不斷攀升,理論上股市表現應欠佳,但實際上卻屢創新高。若直接看基本面炒賣,便會「輸到甩褲」。股市上升是因爲市場認為疫情影響不會太久,因此可以出現股價與基本面脫節的現象。謹記,炒的是預期,而非現況。

3. 炒股要比市場先想一步

炒股要比市場先想一步。由於金融市場的主要驅動力為資金,所以絕對可以出現非理性甚至完全不合理的走勢。

早前疫情嚴重,在家辦工風氣盛,Virtual meeting概念使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爆升。不過,有市場資金卻炒錯Zoom Technologies,令這手機零件股升幅比真正受捧的Zoom更多。

又例如早前壹傳媒老闆黎智英補捕,股價理應向淡,但卻不跌反爆升近10倍。

投資者炒賣時可多事先猜測市場所思所想,只要比市場熱錢更早發現機會,便能獲利。

分享給你的朋友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About 蔡嘉民Calvin 24 Articles
作者為香港程式交易研究中心聯合創辦人、現任對沖基金量化操盤手。 Facebook: programtradin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