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未見受外圍消息影響 可上望23,800點

於10月1及2日是本港的國慶及中秋節假期休市,但外圍不乏市場關注消息,先有上周四 (10月1日) 日本東京證交所開巿前表示,系統出現異常,需要緊急維修。中午前宣布全日都停止所有股票交易,是1999年交易全面系統化以來首次全日停市 (周三收報23,185點)。

使用相同系統的名古屋、福岡及札幌三間交易所亦需要停止交易。東京證交所表示與共享的磁碟有內存問題有關,並於周五 (10月2日) 交易恢復正常,日經平均指數下跌155點,收報23,029點。當日臨近日本時間下午2:00 (香港時間1:00) 股指顯著下行,由下午1:54至2:08跌逾260點 (23,233 → 22,969點)。

特朗普確診新冠肺炎

同期美股道指期貨則跌422點 (27,625 → 27,203點),跌幅較日經明顯,可見是美國消息帶動環球股市下跌,當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他與夫人梅拉尼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反應,確診新冠肺炎,已開始自我隔離。消息公佈後約40分鐘,道期一度低見27,109點,跌幅擴大至逾500點;但繼而卻見顯著收窄,不足一小時已高見27,371點,跌幅收窄至約250點。

當晚美股開市不足40分鐘,道期更高見27,583點,相對27,625點僅低42點,可見開市不久,上述消息已被市場消息。受著白宮與民主黨將會達成協議,推出新一輪支援經濟措施之憧憬帶動,美股明顯收復失地。

反映港股指數均不跌反升

最終道指、標指和納指分別下跌0.48%、0.96%和2.22%,道指跌幅最少,僅跌134點,收報27,682點。於美國交易的港股預託證券,造價普遍高過假期前本港收市,三大權重股騰訊控股 (SEHK:700)、友邦保險 (SEHK:1299) 和匯豐控股 (SEHK:5) 分別1.87%、2.44%和3.35%,折合報521.046、77.754和30.799港元,恆指預託則大升304點,收報23,763點。

至於在週末 (10月3日) 清晨5:00收市反映港股表現的新加坡黑期就升101點,收報23,724點。另想指出於10月1日凌晨3:00收市的港股夜期,已升323點,收報23,753點。綜合恆指預託、黑期和夜期表現,今日 (10月5日) 恆指可望高於23,700點之上,較上周三 (9月30日) 收報23,459點,將高逾240點。

預期恆指23800受阻

參考9月30日恆指10天平均線處於23,696點,即今日能保持在23,700點以上收市,便是自9月17日以來首度重上10天線,可視為恆指回升訊號。

但考慮到其餘平均線都在10天線之上,而最近的20天線處於24,163點,較10天線高近470點,較恆指現水平更高逾700點,加上最近三個交易日大市成交金額都在1,000億港元以下,港股通自9月29日因內地國慶假期關閉後,要到本周五 (10月9日) 才恢復交易,港股上升缺乏動力。留意於5月29日和6月1日以收市位比較,恆指上升裂口達771點 (22,961 → 23,732點),而6月1日高位為23,806點,預期本週恆指於23,800點有阻力。

筆者留意於9月29日 (9月期指結算日) 10月期指僅低見23,198點,反映23,200點已見支持,當時恆指於23,250點水平,由此推斷恆指支持位在23,250點。

故此本週即或見市場有負面消息,只要恆指未見連續三日或以上收低於23,250點,仍可看好10月港股表現。投資者應關注匯控表現,於9月23日中國平安 (SEHK:2318) 以均價28.2859元增持1,080萬股匯控股份 (披露日期為9月25日),涉資逾3億元,佔權由7.95%增至8.00%,進一步拋離第二大股東貝萊德佔權7.14%。消息刺激股價於9月28日逾9.00% (28.20 → 30.80元),於9月30日收報29.80元,認為本週可上望32元的9月中水平,屆時有望帶動恆指於24,000點闖關。

分享給你的朋友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

About 聶振邦 476 Articles
聶振邦 (聶Sir) 證監會持牌人,證券分析師。為多個電視台及媒體擔任財經節目嘉賓及撰寫評論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