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平安(SEHK: 2318)是中國大型的綜合金融服務提供商,為2億名客戶提供保險、銀行、資產管理和互聯網金融等相關的產品和服務。該公司公佈了2020上半年業績,筆者梳理業績中的五大要點。
進一步的挖掘之前,我們先來快速瀏覽一下最新財報中的主要財務數據。
資料來源:中國平安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上半年,中國平安營運利潤增長1.2%,至743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08億美元)。
不過,由於股市暴跌,以及市場利率和投資收益率的下降,淨利潤大幅下滑30%,至690億元。
1.壽險及證券業務利潤增
首先,中國平安的人壽和健康保險、還有證券和技術部門的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這抵銷了其他所有領域,包括財產和意外險、銀行、信託和其他資產管理等業務的疲弱表現。
另外,平安人壽正在積極實施適用於新冠疫情的新技術,推進業務改革。好消息是,2020年第二季平安人壽的銷售代理出現復甦,代理數量較2020年第一季增長1.2%。
2.新業務價值下降
話雖如此,但因疫情造成的破壞,中國平安的新業務價值(Value of New Business)仍然受到很大影響,同比下降24.4%。
3.財險業務不太受疫情衝擊
第三個值得一提的是財險保費收入,儘管疫情肆虐,該指標表現仍可喜,同比增長10.5%,綜合成本率也沒有太糟糕,保持在98.1%水平。
截至2020年6月底,平安好車主app的註冊用戶人數已經超過1.09億,同比增長17.8%。
4.平安銀行推進線上數字化運營
第四,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平安銀行大力推進了線上的數字化運營,迅速恢復了其業務的運轉。所以在2020上半年,平安銀行的收入並沒有因爲疫情受到太大的打擊,期內為783億元,同比增長15.5%。但另一方面,由於撥備的增加,淨利潤則減少11.2%至137億元。
5.科技業務表現強勁
最後且同樣重要的是,由於上市子公司的營收表現優越,中國平安整體的科技業務上半年表現強勁。這當中包括壹帳通(NYSE: OCFT)和平安好醫生(SEHK: 1833),前者是一家軟件即服務的公司(SaaS)而後者則是一家醫療平台。在2020上半年,這兩家公司各自的市值都提高了近100%或以上。
萬里富結語
總體而言,受疫情的影響,中國平安上半年淨利潤表現疲弱。不過,通過發展非人壽保險、銀行和科技等其他業務,該公司在多個新領域裏卻有不斷的新的突破。
不僅如此,該公司的中期每股股息(DPS)同比增長6.7%,達到每股0.8元,這也側面說明了該公司的財務狀況非常良好。
編輯: Yan
延伸閱讀
- 如何從壹賬通看出中國平安的投資願景
- 友邦引用前中國平安高管會否被平安化?
- 阿里健康最大對手 居然並非平安好醫生
- 科幻小説題材成真 三隻受惠Metaverse的股票
- 騰訊染指保險業能否挑戰龍頭中國平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Lawrence Nga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