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底內銀股公布中期業績後,股價展開持續跌浪,不經不覺部分主要內銀股的股價累跌5.5%至13.9%,令其股息率更逼近10厘高水平。利大本無歸,雖然內銀的股息率高近10厘,反顯示內銀股出現結構性風險,包括信貸質素惡化、息差收窄、股息下降及政治制裁等風險。
主要內銀股股價表現 | |||||
股份名稱 | 8月底收市價(元) | 9月25日收市價(元) | 變幅(%) | 上市價(元) | 股息率(厘) |
郵儲銀行(SEHK:1658) | 3.67 | 3.16 | -13.9% | 4.76 | 7.5 |
民生銀行(SEHK:1988) | 4.72 | 4.17 | -11.7% | 9.08 | 9.9 |
交通銀行(SEHK:3328) | 4.05 | 3.66 | -9.6% | 2.5 | 9.6 |
建設銀行(SEHK:939) | 5.49 | 5.02 | -8.6% | 2.35 | 7.1 |
工商銀行(SEHK:1398) | 4.34 | 3.99 | -8.1% | 3.07 | 7.3 |
中信銀行(SEHK:998) | 3.24 | 2.98 | -8.0% | 5.86 | 9.0 |
中國銀行(SEHK:3988) | 2.54 | 2.4 | -5.5% | 2.95 | 8.9 |
招商銀行(SEHK:3968) | 37 | 37.6 | 1.6% | 8.55 | 3.6 |
正如匯豐(SEHK:5)在宣布停止派息前夕,股息率更高達9厘,反映投資者不相信滙控有力維持現有派息。由今年4月1日宣布停止派息至今,匯豐股價再跌36%。
9月份主要內銀股的股價最多跌13.9%,其中民生銀行(SEHK:1988)、交通銀行(SEHK:3328)及中信銀行(SEHK:998)以去年每股派息所計算出來的股息率逼近10厘,同樣意味投資者對其維持相同派息的能力信心不大。
因為7月銀保監發言人指出,內銀股要切實補充資本,要適度下調派息,不增加獎金,把有限的利潤更多用於補充資本,提高風險抵禦能力。
近年大部分內銀股派息增長相當緩慢,惟券商分析員預期明年內銀將下調派息,故即使個別內銀股股息率逼近10厘也不值得投資,因為反映內銀股三個結構性風險性。
風險一:信貸質素惡化
由於疫情持續,內銀股資產質素無可避免惡化。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顯示,內地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比率拾級而上,2016年第一季為1.75%,2018年第四季已經升至1.86%。今年第一季內地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進一步升至1.91%,第二季更升至1.94%。
雖然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看似仍處於低位,惟信貸質素仍有機會持續惡化。因為銀保監主席郭樹清指出,疫情出現後資產質量加倍變得惡劣不可避免。惟貸款反映相關真實的信貸質素有一定時差,故目前對貸款的分類未能準確反映真實風險。他直指,不良貸款將陸續暴露,意味內地銀行業不良貸率持續上升。假設不良貸款撥備率維持不變,今年下半年內銀股業績不予看好。
風險二:息差收窄
疫情導致內地經濟受壓,6月國務院支持內地銀行向社會讓利15,000億元人民幣。換言之,內銀股的差息將會進一步收窄。何況,內地實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進一步加大息差收窄的壓力。
風險三:美國施壓
有指美國國務卿蓬佩奥將在10月中向美國國會呈交報告,屆時有內地及香港的銀行被列入制裁名單。由於美國對內地銀行的制裁不是一時三刻能夠結束,所以仍屬於結構性的問題,對內地銀行進行跨境業務有不良影響。
結語
總括而言,內地銀行受制上述三個結構性風險,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投資者不宜因為內銀股高息而「撈底」。
編輯:Cyrus Li
延伸閱讀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Steven Cheung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
全球數以百萬計的投資者正運用股息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持續現金流收入,累積財富。您想成為一份子?在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就會分享獨特的收息股選股模型,並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更多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