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快將進入超級黃金周,因今年十一國慶假期遇上中秋節,10月1日至8日合共8天長假期,適逢內地從新冠肺炎疫情受控後首個長假期,旅遊、消費市場都磨拳擦掌迎接這個大日子。
過往受惠黃金周的行業有好幾個,不過,今年並非全都能夠繼續收黃金周之利,而且部份板塊的股價亦未必受惠,究竟哪些行業才可旺丁又旺財?
1.旅行社食正內地旅遊「出口轉內銷」
由於目前各國仍對外來旅客實施不同的限制,海外旅遊尚未成氣候,因此內地旅遊需求便「出口轉內銷」,集中於國內的跨省旅遊,市場普遍憧憬內地於疫情期間積壓的旅遊需求將於十一黃金周假期大釋放,為旅遊業提供改善收益的機會。
旅遊預約制是近年內地長假期的社會共識,因遊客擔心現場景點、住宿爆滿,紛紛在長假期前已在旅遊平台上預訂門票、住宿、高鐵票或機票。提供在線旅遊服務的同程藝龍(SEHK:780),在內地提供交通票務、住宿預訂等旅遊項目的平台,正正食正此消費需求。
雖然上半年業績受到疫情拖累,經調整溢利淨額按年減少65.5%至2.74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單計第二季則錄得5473萬元純利,而且各項經營指標逐步提升,反映業績表現正在改善。第二季收入12億元,較首季度增加19.4%;經調整EBITDA的按年跌幅由首季的74.2%收窄至39.3%,經調整EBITDA利潤率為22.3%,高於首季的15.8%。
最重要的是,同程藝龍背靠騰訊控股(SEHK:700),從擁有約12億名活躍用戶數的微信社交生態獲得而獲得客流量,同程藝龍與微信共建「搜索+旅遊」生態圈,今年第二季有81.4%的平均月活躍用戶來自騰訊旗下平台,當中大部分流量來自微信。
2. 猛片如雲支撐影業票房造好
即使十一黃金周不出行旅遊人士,在8天長假期難免會與朋友相聚,看電影會是不少消費者的娛樂活動之一,因此黃金周向為電影業的傳統旺季。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民減少出外,暫停聚會活動,電影院亦關門,直至7月才復業。部份原於春節上映的電影亦推至十一黃金周,包括《奪冠》、《急先鋒》、《姜子牙》,以及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的《我和我的家鄉》等多套猛片。
同時,還有票房大收的兩套大電影《八佰》及《天能》(內地譯名:《信條》)。
截至9月22日,《八佰》累計票房超過29億元,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票房前十名。至於《信條》票房於9月19日突破4億元。
此外,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電影放映場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於9月25日起整售票方式,無接觸方式售票,並且原則上每場上座率由不得超過50%,放寬至75%。此措施正好趕及於黃金周之前推出,有助支持影院在黃金周的收入。
黃金周的票房可望向好,故料IMAX中國(SEHK:1970)及貓眼娛樂(SEHK:1896)可受惠於此。IMAX中國是內地電影技術供應商、影院,而且是上映IMAX格式影片的唯一商業平台。貓眼娛樂則在內地營運在線娛樂服務平台,並提供在線娛樂票務服務、娛樂內容服務、娛樂電商服務,以及廣告服務等業務。
航空、濠賭股失落於黃金周概念
旅遊出行需求增加,理應利好航空公司的客運需求,因此內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受控後,人民幣匯率在過去近四個月升值逾4%,支持在本港上市的內地三大航空股股價便於8月初開始向好。其中,東方航空(SEHK:670)及南方航空(SEHK:1055)股價於9月初已升至2月疫情爆發前水平,而中國國航(SEHK:753)於9月初曾升穿6元,迫近2月的7.1元水平。航空股於9月初的升勢,更因是具有超級黃金周概念,以及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所推高。
然而,正如上文所述,今年內地超級黃金周的旅遊需求「出口轉內銷」集中於境內遊,出國遊尚未成氣候,所以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線仍未能恢復正常,收入自然仍受限制。加上,人民幣匯價回軟,以及颶風影響美國原油停產,油價急漲,亦成為不利持有人民幣債務較多的航空股的原因。人民幣中間價於9月22日跌至1星期低位,報6.787水平。
雖然航空股是黃金周受惠板塊,但此利好因素大致消化,除非航空公司公布第三季營運數據顯著上升,否則仍然受制於國際航線未恢復,以及人民幣匯價回軟的利淡因素。
雖然黃金周亦是澳門博彩業的傳統旺季,但今年十一黃金周卻變得例外,即使澳門自由行簽注於9月23日起恢復辦理簽注,但正如前文所說,內地旅客集中於國內的跨省旅遊,赴澳門的內地旅客料將大大減少。
加上有報道指,澳門酒店於十一黃金周的房間預訂率未如理想,而且內地擬收緊涉及跨境資金流動限制,造成不少澳門賭廳嚴重缺乏港元現金,甚至有賭客爭相兌換籌碼為現金。在此消息下,澳門博彩業股股價於9月22日全線報跌,跌幅介乎0.8%至1.8%,銀河娛樂(SEHK:27)、金沙中國(SEHK:1928)、永利澳門(SEHK:1127)均跌至一個月低位。澳門博彩業股今年相信未能受惠於黃金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