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衝擊,但市場上亦有受惠產業在疫市抬頭,除手遊、電商等新經濟行業,即食麵亦在疫情期間亦出現需求擴張。最近公布業績的康師傅(SEHK:322)及日清食品(SEHK:1475)均錄得業務大為增長,那隻更應買入?
比較上半年增長表現:
上半年同比增速 | 日清食品 | 康師傅 | 康師傅(方便麵) |
收入 | 16% | 8% | 29% |
毛利 | 22% | 13% | 39% |
股東應佔溢利 | 34% | 58% | 94% |
兩大品牌在疫情期間均錄得增長,反映疫情刺激大眾對於家庭消費品及食物儲備的需求,變相帶動主打做法及食法方便的即食麵需求增長。按整體銷售增長計,日清食品的銷售收入增速更勝於康師傅,這主要可歸因於康師傅的產品組合有即食麵之餘,更有飲料產品,而疫情卻為飲料產品的消費場景帶來衝擊,如群聚活動及門店用餐減少。
不過,單以康師傅的方便麵業務作比較,康師傅的增長表現顯然較出色。雖然日清食品在香港享有龍頭優勢,但中國內地的內需增長空間較大,在中國市場有較高品牌滲透度的康師傅因而錄得更強增長。
比較上半年盈利能力:
上半年 | 日清食品 | 康師傅 | 康師傅(方便麵) |
毛利率 | 33.9% | 33.4% | 30.4% |
變動 | +1.7個百分點 | +1.5個百分點 | +2.2個百分點 |
論盈利能力,兩大品牌的表現可謂旗鼓相當。日清食品的毛利率略勝於康師傅。這可歸因於日清食品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定位集中於優質即食麵,而康師傅的產品組合則同時包含定價較親民的大眾產品及高價優質產品,整體邊際因而較日清食品為低。
不過,疫市期間大眾消費力集中於家庭日常消費,消費升級勢頭因而更強勢,康師傅的高價產品貢獻增加帶動方便麵毛利率擴張,上升幅度更勝於組合本已集中於高價產品的日清。
結語
疫情期間康師傅在中國內需擴張及消費升級的受惠程度更勝於日清食品,反映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歷史較悠久,品牌滲透度較高,疫市中站在較有利的位置。
不過,雖然日清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不高,但日清在香港市場所建立的品牌商譽可成為集團在疫後繼續開拓中國增長市場的競爭優勢,並從現有市場對手中搶奪份額。若要捕捉中國杯麵市場增長,日清食品可作為增長投資之選,而品牌基礎較穩健的康師傅則有較高防守力。
編輯:Cyrus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