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論經濟狀況如何,病患都需要獲得藥物來治療或控制嚴重的健康問題。事實上,醫藥行業不受經濟衰退的影響,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中,大多數醫藥股都能保持穩定,有些甚至逆市增長。儘管SPDR標普醫藥指數今年以來下跌了3.94%,但醫藥事業並不會被淘汰。
從長遠來看,在一個幾乎不可能消失的行業中揀出正確的股票將會帶來回報。 默克(Merck)(NYSE:MRK)和禮來(Eli Lilly)(NYSE:LLY)這兩間頂尖醫藥公司值得投資者的考慮,前者最近表現欠佳,股價自年初以來累計下跌約9%;而後者同期的股價卻升了14%以上。儘管兩者走勢相反,但各位不妨考慮將它們都長置於投資組合中,原因如下。
默克潦而不倒
疫情對默克今年的收入造成重大影響, 截至6月30日止第二季,該公司錄得銷售額109億美元,按年下跌8%。
默克的製藥業務陷入營利困境,部分原因是社交距離措施以及醫療資源的轉移導致門診次數減少,病患獲得公司產品的機會下降。該公司的疫苗銷售額按年下跌29%至13億美元。雖然收入下滑,但默克最新的季度報告中仍有幾個亮點。
按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默克的淨收入約為3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重磅抗癌藥Keytruda亦表現出色, 第二季銷售額達到3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29%。默克正積極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Keytruda的新適應症,讓該藥物可以用於治療更多類癌症。目前,該藥正在進行11個2期或3期試驗。據研究公司Evaluate Pharma指,Keytruda將於2024年成為全球最暢銷的藥物。
此外,默克在研中的候選藥物前景可冀。今年1月,該公司斥資27億美元,以現金交易形式收購生物科技公司ArQule,將潛力抗癌藥ARQ531收入囊中。不要忘記,默克1月時還跟大鵬藥品工業和Astex Pharmaceuticals達成了另一項協議,獲得小分子抑製劑的權利。有證據顯示,該藥物在治療癌症方面比傳統化療更成功。
默克為抗癌藥物研發及分銷領域的龍頭,公司致力於在未來幾年保持這個地位。筆者認為其業務穩健,配合藥品收購及具潛力的在研藥物,該股終會從低處反彈。
禮來可望保持增長態勢
儘管疫情對銷售造成影響,但有別於默克,禮來今年的股價表現跑贏大市。在第二季,該公司錄得收入55億美元,按年下降2%,業績不盡人意是由於銷量下降。不過,若干主要產品的表現異常強勁,例如Trulicity(一種常見的糖尿病治療藥物)帶來了12億美元的收入,比2019年第二季高出20%。
憑藉Trulicity以及Jardiance、Humulin、Humalog和Basaglar等產品,禮來於糖尿病市場位居領先地位。Evaluate Pharma預計,禮來於該領域的市佔率將於2022年達到13.8%,僅次於市佔率為30.7%的諾和諾德(Novo Nordisk)(NYSE:NVO)。
除了糖尿病業務外,禮來還有各種各樣的產品。在第二季,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藥物Olumiant的銷售額增長42%至1.45億美元;免疫抑制劑Taltz的收入增長12%至3.952億美元;而癌症藥物Verzenio的銷售額則攀升56%至2.086億美元。鑑於禮來於6月中宣布的一項關鍵臨床試驗取得積極結果,公司可能會為Verzenio申請新適應症,以供治療早期乳癌之用。公司致力於拓展其在研藥物,目前進行中的臨床試驗超過20個。
儘管禮來目前看起來很貴,遠期市盈率為21倍,但從長遠來看,筆者認為該公司現時的估值是合理的。
兩者將繼續穩守位置
默克和禮來銷售治療致命及慢性疾病的藥物,而且都擁有銷量不斷增長的產品。有賴多樣的在研產品和合作協議,這兩間醫藥公司還能夠不斷新增收入來源。新冠肺炎疫情固然有損默克和禮來今年的業務,但兩間公司都具備不俗的長線投資特質。
延伸閱讀
- 疫情助力遊戲需求 用500美元投資這三隻股票可食正升勢
- 巴郡第三季以來股價大升19%為何它依然便宜?
- 投資者忽略了蘋果潛藏的重大風險?
- 錯過眾安在綫的兩成升勢 買百仕達可望追回失地?
- 小茅台維他奶重現強勢的可能性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