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高瓴資本青睞 遠大醫藥投資價值如何?

遠大醫藥(SEHK:512)於8月2日公布,在8月1日與配售代理訂立協議,按每股5.9元配售最多1.72億股新股份,集資10.15億元。遠大指,北京磐灃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已表示有興趣透過一名潛在的承配人的一項衍生工具合約向公司進行投資,以及其中另一名潛在的承配人為高瓴資本的一名聯繫人士。

「高瓴光環」是近年市場中熱門的詞語,因為高瓴資本的投資標普遍表現亮麗,因此遠大醫藥消息公布翌日(8月3日) 股價急升22%。但有趣的是,當日股價成為了集團的短期高位,其後顯著回吐,8月20日較8月3日下調逾15%。究竟遠大醫藥有甚麼價值而獲高瓴青睞?其後股價下挫只是一般調整嗎?

主營業務護城河漸擴闊

遠大醫藥主要業務板塊包括(1)醫藥製劑及醫療器械;(2)生物技術及健康產品;(3)精品原料藥及其他產品,是業務覆蓋面非常廣泛的醫藥股。

醫藥製劑及醫療器械在港股市場中絕不陌生,近年是炙手可熱的高成長賽道,亦是遠大醫藥最主要業務,佔2020年上半年總營收比重64.5%。

遠大的醫藥製劑產品以喉嚨痛藥、眼藥水等號稱「五官科藥物」為主,例如核心非處方滴眼液「瑞珠」,主要用於預防或治療乾眼症及相關症狀。國內機構以患病率及流行病學數據進行推算,中國乾眼症患者3億人。瑞珠於2017至2019年收入複合增長率(CAGR)達 45.9%; 憑藉在電商平台及藥房零售渠道上的部署,瑞珠2020年上半年亦有34.2%增長。

不過,五官科藥物的技術壁壘較弱,毛利空間亦狹窄,因此遠大的估值在藥業板塊內一直偏低。可是,遠大傾向更專注於具潛力的高壁壘創新眼科藥的產品線,例如上述的瑞珠,是國內第一款採用「吹-灌-封」技術及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產品。另外,遠大今年在眼科方面引進了首個全球創新的治療翼狀胬肉產品。在五官科創新藥創道上有領先優勢。

加上,遠大近年進軍治療腫瘤或癌症的領域,例如醫療器械上也發展選擇性放射腫瘤治療領域。配合遠大在心腦血管領域的積累,可望形成「血管、神經和腫瘤」三位一體的全球化戰略佈局,逐步實現「心腦同治」的戰略規劃。

加上遠大著重研發,今年上半年,集團投入大量資源在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上市註冊等工作,並與多間公司合作以取得不同產品的研發、生產及商業化等權利及用於加強進一步合作,合計投入超過9億元(人民幣・下同),並儲備了國際知名科學家超過30人、研發人員共超過480人團隊。可見遠大在技術上建立的護城河有擴大趨勢。

業績增長的能見度提升

目前遠大醫藥的創新項目儲備豐富、研發管線充足,在研項目累計74個,期內已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1個及一致性評價3個。除了自主研發以外,遠大對外亦有一連串併購及投資動作,進一步提高集團業績增長的能見度,例如:

1.與鼎暉共同收購澳洲公司Sirtex,抗肝癌重磅新藥釔-90有望於2021年底或2022年初進入內地市場;

2.擁有撥雲製藥全球首創用於治療翼狀胬肉的CBT-001有關大中華地區的獨家生產(含技術轉移)及商業化權益,將豐富眼科板塊高壁壘創新產品線;

3.另外還有Oncosec腫瘤免疫治療、Conavi心臟與心腦血管介入設備、南京凱尼特第三代取栓支架項目、副流感病毒藥物、膿毒症全球新藥HIP及APAD項目等。

股價下挫有兩個原因

1.核心業務增長放緩

遠大2020年上半年營收為 32.6億港元,同比跌9.2%,但憑著聚焦高毛利產品、分銷費用及財政費用的減少等舉措,純利同比仍升31.4%至7.19億港元。而三大業務的增長情況亦不樂觀。醫藥製劑及醫療器械業務實現收入19億元,同比跌 4.9%,當中眼科、呼吸及耳鼻喉、心腦血管分別下跌0.2%、16%及上升2.2%;生物技術板塊實現收入7億元,同比跌6.6%;精品API及化工產品實現收入3.5億元,同比跌2%。

雖然期內疫情肆虐,影響了部分產品的生產,但遠大的營收增速由2018年的24.9%放緩至2019年的10.6%,原因也是核心業務增速的下滑。

2.應收賬款問題

在資產負債方面,遠大截至今年6月底止,短期銀行及其他借貸高達16.7億港元,同時應收賬款20港元,遠高於期內盈利7.19億港元,反映集團目前應收賬款管理能力有可能出現問題,嚴重的話甚至有資金流動性風險。

投資結語

遠大醫藥目前市盈率22.3倍,對比同業是極低水平;股本回報率(ROE) 13.7%亦理想。集團市場發展空間明朗,但財務水平還須投資者密切注意。

編輯: Yan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