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SEHK:2359)在港股上市約 20個月,股價近日在高位整固,未上車的投資者可以高追嗎?
疫情於3月大市震盪後,各地市場股價普遍向好,港股雖然受政經關係影響而較波動,但醫藥及新經濟板塊都保持不俗漲勢。不論藥明康德股價能否跟隨大市氣氛抱團而上,從集團的基本面及估值上看,其股價到短期天花板了嗎?
中期業績增長理想
藥明康德2020年中期營收 72.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 22.7%;反映核心業務盈利的經調整 Non-IFRS 淨利潤15.2億元,同比升 28.9%。而第2季收入同比升幅 29.4%,經調整 Non-IFRS 淨利潤同比升 42.9%,反映集團業務已從第1季的疫情影響中恢復過來,而且集團超過半數業務位於美國,當地疫情卻持續高温,所以待疫情平息後藥明康德的業績可望進一步釋放。
2015至2019年,藥明康德營收複合增長率(CAGR) 27.42%,盈利 CAGR為 51.76%。但現價市盈率卻高達 126倍,預測市盈率亦達 72.43倍,驟眼看目前估值是有點太高了。不過,從新經濟股近期的漲勢,便不難理解市場眼光放得更長遠,更在乎企業更長線的增長空間及未來價值,所以作出判斷前,還要看看藥明康德的增長空間是否匹配更高的估值。
具備龍頭優勢
CRO市場近年增長強勁,這一點早已被市場充分得悉,藥明康德要擴闊估值空間,重點是在於其在 CRO市場的龍頭優勢有多強。藥明康德是臨床前 CRO 領域的龍頭,亦是行業中極少數在新藥研發全產業鏈均具備服務能力的新藥研發服務平台,主營業務涵蓋CRO、化學藥物 CDMO/CMO、細胞和基因治療 CDMO/CMO 等領域。深耕 CRO 各細分領域是集團綜合實力的優勢之一。
而且與其他CRO企業不同之處在於,藥明康德和不少創新藥企業深度合作。其中一個合作模式為直接入股,例如藥明康德持股的創新藥公司和醫療服務公司包括:
1. Lyell Immunopharma:主要針對細胞療法現階段未解決的實體瘤治療的細胞療法公司;
2.愛康國賓:內地領先體檢和健康管理集團,提供包括體檢、疾病檢測、牙科服務、私人醫生、疫苗接種和抗衰老等醫療服務;
3.華領醫藥(SEHK:2552):專注於開發治療II型糖尿病的口服藥物 Dorzagliatin 的創新型藥物開發公司,其研發藥品近期在臨床階段有突破性進展;
4.Genesis:研發、生產和銷售高質量醫療器械;
5.JW Cayman:科技創新型細胞免疫治療的技術平台公司,專注於細胞免疫治療的研發、轉化及應用。
因此,相對於 CRO市場的其他競爭對手,藥明康德的優勢在於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而且和創新藥企業有深度的合作,在市場拓展上的優勢領先。
客戶服務大增 業績增長能見度高
CRO 行業利好的原因並不單是市場需求龐大,其商業模式有效降低經營風險更是惹市場青睞。藥物研發本質上是高風險業務,時間及資源的成本龐大,成果又不被保證,但 CRO企業主要受託創新藥企業而進行研發,那怕結果失敗都能得到服務費用,而且通過為客戶提供臨床前一體化研發服務而獲得產品未來對外授權的里程碑分成和產品上市後的銷售收入分成,令企業的每一單研發回報「有下限而無上限」,更具想象空間。
藥明康得於2020年上半年新增近600個客户,目前共擁有 4000多個活躍客户,而且由於集團服務涵蓋面廣,橫跨藥品與醫療器械、細胞免疫療法等多個領域,可滿足客户多樣性研發需求,客户粘性亦因而增強,期內來自原有客户和新增客户的營收分別增長 22.5%及 26.7%。
投資結語
藥明康德在 CRO市場具備龍頭優勢,對比同業泰格醫藥 A股(SZSE:300347)的約100倍市盈率,藥明康德的估值並未至於高處不勝寒。
惟值得注意的是,藥明康德的多個大股東自去年 5月起頻頻減持,累計套現 200億元,這也反映藥明康德的安全邊際不足,所以若想長線持有的投資者須候更佳入市時機,中短線投資者想高追就須緊守止蝕,做好風險管理。
編輯: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