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疫情影響,中電(SEHK:2)各地售電量下降,但第二季香港疫情緩和帶動售電量回升,令集團在疫境下反而達致同比扭虧為盈的成績,而且中期派息亦保持穩定,作為防守股別具吸引力。
|
金額(港元・下同) |
同比變動 |
收入 |
387億 |
-11.7% |
香港營運盈利 |
38.5億 |
+4% |
其他地區營運盈利 |
27.4億 |
+21% |
純利 |
60.1億 |
去年蝕 9.07億 |
每股中期息 |
0.63 |
不變 |
各地業績穩中有升,澳洲盈利增長最顯著
中電在香港及內地的營運盈利,分別有 4%及 7%的單位數升幅,在疫情期間有此強韌表現都令人滿意。最驚喜的是澳洲營運盈利大升 44.9%至 11.94億元。這主要是由於去年同期受累EnergyAustralia零售業務商譽減值,導致集團史上首次的半年虧損。
香港地區業務能提供穩定現金流
中電在香港地區的盈利佔了集團整體逾六成。雖然本港近來疫情第三波爆發,食肆禁堂食、市民在家工作及學校停課都對售電量造成影響,但一來居家抗疫提高住宅用電的需求,能有效對沖相關影響;二來市民在第三波疫情期間較着重從抗疫、日常生活、經濟活動三者間取得平衡,並未出現如第一波是較愴惶的狀態,相信疫情帶來的最嚴竣影響已過。
另外,中電於 2018年與港府簽訂的《管制計劃協議》中列明,中電可從持續增長的固定資產淨值中獲 8%回報,加上中電業務的壟斷性特質,預計集團可從香港市場收取持續並穩定的現金收入,加強集團業務穩健性。
中印台越市場的部署
中電在內地的非碳資產組合表現穩健,為集團貢獻每年 1-2%盈利增長。加上內地疫情的管控情況優於全球,國家更聚焦於經濟復甦部署,用電量的恢復勢頭有望更強勁。而且集團的不少項目相繼落成,例如廣西增量配網項目,都有望支撐集團業務增長。
印度市場方面,中電逐步收購當地的三項輸電資產,去年 11月中已完成第一項,其餘兩項計劃於年內完成,可望成為集團的業務增長點。
同時,集團首席執行官藍凌志指出,正留意越南的風力及太陽能項目,以及近期關注台灣海上風力發電項目與中國南方海岸的項目。截至 6月底,集團手頭現金有 81.72億元,加上集團經營性現金流入淨額常年保持 200億元以上水平,資金實力雄厚,可望同時兼顧併購及派息需要。
澳洲市場有隱憂,但對派息影響微
雖然今年上半年澳洲分部業績最亮麗,但當地市場整體經濟仍受火山及疫情困擾,零售用戶的支付能力成疑,當地規管部門亦有機會加強干預電力市場價格,令集團的澳洲業務前景反而最不樂觀。
但誠然,那怕澳洲業務向好,其作用都只能是錦上添花,當地業務佔中電整體盈利不足兩成,影響較輕微,亦難對集團派息構成影響。
中電現價股息率 4.1厘,在市場整體的低息環境中可能更獲投資者垂青,集團預測市盈率 15.76倍亦在合理水平,雖然作為公用事業,其股價的增長空間有限,但中長線持有仍可望有價息齊升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