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亞生物升破配股價 又重演長升長有戲碼?

醫藥類板塊在疫情期間股價跑贏大市,提供藥物發現服務的維亞生物(SEHK:1873)近月升勢相當誇張,股價自3月25日低位3.545元,升至7月3日收報的8.85元,累積升幅達150%。但相比去年招股價4.41元,即使已升約1倍,可是對照其他當炒的生物科技股其升幅,乃小巫見大巫。而公司近期折讓配股籌資,可能反造就投資者吸納的機會。

1.承配人高位接貨顯信心

維亞生物於7月3日公布上市以來的首次配股,向不少於6名承配人配售1.3億股,每股配股價8.15元,較前一日收市價折讓9.85%,集資10.595億元,而配發股份相當於已擴大後股本7.16%。

折讓幅度9.85%看似較大,不過,維亞於7月6日收市價己高見8.96元,升破配股價8.15元,第三方承配人願意在股價較高水平接貨,間接反映了投資人對公司的發展信心。

但也別忘記,以折讓價購入股票的承配人,在市場轉售即有錢賺。加上今次配發的新股佔已擴大後股本7.16%為數不少,對每股盈利造成一定攤薄效應,而股數供應增加,如市場需求未能配合,股價短期卻要承受沽壓。不過是次配股後股價仍升,證明投資者對未來公司盈利支撐估值具信心,配股行動營造趁低吸納時機。

2.籌資用得其所利長遠發展

更重要的是,公司配股籌資用途清晰,資金用得其所,有利長遠發展。公司配售所得款項的70%將用於業務發展和擴張,主要投資及收購下游業務(包括小分子合同製造組織、大分子合同製造組織及其他補充業務),其餘則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公司其他籌資活動,還包括今年1月以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1.8億美元(約13.95億港元),同樣用於業務發展及擴張、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部分資金已用於收購上海一處物業,增加公司的運營工作空間。

公司早在招股文件提到,其策略是基於現有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藥物發現」研發平台,發展CMO(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即「合同生產」業務,以實現藥物發現、研發及生產平台的垂直整合。今次集資所得主要用於投資收購下游業務,引證公司仍在積極向CMO業務進發。

結語

從估值而言,以維亞生物配股後收市價8.85元計,市值147億元,市盈率(PE)為50倍,相對同業動輒過百倍PE要便宜得多,但該些頭部企業在市場基本上已寡頭壟斷,盈利穩定,部分更已佈局CMO產能,故享有龍頭股溢價。

規模較細、商業化生物化學藥經驗較淺的維亞生物,要在資本密集程度更高的CMO業務闖出一遍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隨著其CRO業務持續推進,運用好手頭上資金,那怕今日只是公司壯大歷程的開端呢!而持股者要有長線才收成的心理準備。

編輯:Cyrus Li

分享給你的朋友
About Dennis Au 40 Articles
90後財經記者,財經專欄作者,深入研究增長股。從過去月月清,做到2年儲50萬元,除開每月儲仲多過份月薪。分享投資理財心法,與讀者一起致富。 Facebook:dennisaubit Blog:https://dennisauinvest.wordpress.com/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