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投資獲利必須收藏的三種方法及股票名單

2020年過了一半,不知道大家的投資收穫如何,但相信有人歡喜有人愁,尤其在首季經歷了斷崖式急挫,估計有人會投降離場,只是相信大部分人都估不到股市很快可以V彈,部分股份更創新高。

總結上半年的經驗後,下半年在投資市場想獲利的話,應該如何部署?

1.科技股擁擠仍為出路

於上半年,或是第二季,一個壁壘分明的情況是資金不斷流入科技股及新經濟類股,例如港股中的騰訊(SEHK:700)及美團(SEHK:3690)等,但對於傳統類股份,尤其是金融股如內銀股及中資金融股等,依然毫不理會,股價並無起色,可說是有人買的就愈吃香,無人問津的等到海枯石爛都難有吸引力。

實際上,這種情況並非港股獨有,在美股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好像電商股Shopify(NYSE:SHOP)及被視為「東南亞騰訊」的SEA(NYSE:SE)等,股價自低位急升逾倍的情況根本很等閒,但金融股等傳統股回升的幅度卻很有限,距前高位仍有頗遠距離。

無可否認,傳統類股份與宏觀實體經濟的關聯性始終很大,而且多數固定成本很高,反觀新經濟股特別是科技股,可以幫傳統公司節省成本及保持營運,例如不少企業要改為在家工作,提供相關服務的企業如Zoom(NASDAQ:ZM)因而得益,又或人人不願出街或實體店不開,令電商股如亞馬遜(NASDAQ:AMZN)及港視(SEHK:1137)的需求大增。

如果真的看業績,部分新經濟股的首季業績其實也受到負面衝擊,只是有的已出現好轉,或是市場找到一些認為是更重要的亮點,所以選擇性地看好。這也無可厚非,因為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未來前景。不過,若果過了兩、三季之後,憧憬的預期未見有實現的迹象,甚至轉為惡化,則要小心股票會掉轉頭被拋售。在擁擠的市場中,參與者往往買得狂,沽得狠。更多增長股,可參考表一。

表一 增長股選擇
股號 名稱
2013 微盟集團
9923 移卡
1858 春立醫療
3690 美團
SE SEA Limited
TWLO Twilio
SHOP Shopify
TTD The Trade Desk
CRM Salesforce

2.買入低殘股

若不想高追,可轉而發掘一些估值及價格低殘的股份,等到心水價位才慢慢收集,最好就是現價再低一、兩成。舉例來說,早前寫過的房託如領展(SEHK:823)、陽光房地產信託(SEHK:435),甚至是匯賢產業信託(SEHK:87001)都有價值。相對一些已反彈不少的地產股或收租股如恒隆地產(SEHK:101),則寧願候低買入。

另外,本地地產股並非不能買,但應等折讓再大些,或跌回3月低位才再考慮。不過,記得今時今日投資可以輕易遍及全球,與其等待前景有陰霾的股份,不如另覓更好選擇。

買入低殘的戰略性資產亦可以考慮,好像波音(NYSE:BA)主力製造飛機及軍備或Lockheed Martin(NYSE:LMT)做國防設備,是戰略性資產,而且具有很高的技術及知識產權護城河。

當增長股升到估值離地的時候,部分資金會轉移到資產股,但不要選些所謂隱藏價值股,要選一些出名並具有豐厚資產的優質股,可參考表二。

然而,投資者又要小心,有些行業整體估值或股價雖低,但不宜沾手,好像香港銀行股、內地銀行股、中資電訊股、5G設備股等,這些股份的基本因素均不太理想,不適宜長綫持有。

表二 低殘股選擇
股號 名稱
345 維他奶
823 領展
435 陽光房託
87001 匯賢產業信託
BA 波音
LMT Lockheed Martin
KO 可口可樂
3383 雅居樂

3.買指數不買個股

在個別股票高升後,未必太多人想高追,面對忐忑不安,想入市就當然是靠指數基金,這方法雖然難以快速獲得豐厚利潤,但勝在穩打穩紮,不用擔心個別公司出事。

事實上,股神巴菲特在現時市況下也找不到優質價值股可大手買入,面對疫情也感到憂心,所以巴郡才會押注於標普500指數ETF,因為這樣不會錯過股市長綫回報,而且有效分散風險。

除了買入主要股市指數,香港及美國也有不少集中投資於個別行業或資產類別的ETF,這類ETF可以幫助投資者捕捉行業升勢,並避免不幸碰上某隻股急升後突然爆煲,導致投資組合價值重挫的情況,更多ETF選擇,可參考表三。

表三 指數ETF
股號 名稱
3188 華夏滬深300
2800 盈富基金
SPY SPDR標普500指數
VGT Vangu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TF
SKYY First Trust ISE Cloud Computing Index Fund

總結而言,因應市況獲利有時需要制定不同的投資策略,但當然最理想的是長綫持有優質股組合,所以投資前大家要先想想哪種投資方法最適合自己,然後再採用。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