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才是真正的投資高手

阿里巴巴(SEHK:9988)的創始人馬雲長期以來都被視為中國近代最成功的企業家。儘管人們普遍認為企業家與投資者該有著截然不同的素質,但只要我們深入觀察,便會發現兩者之間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的。

像馬雲這樣的企業家,投資的可不只是金錢,還有他的青春和汗水。

在本文中,我將探討馬雲究竟具有哪些素質,使他不但能是成功的創業家,而且更能是十分出色的投資者。

優秀的執行能力好的想法難能可貴

當馬雲創立阿里巴巴時,其商業模式並不新穎。EBay(NASDAQ: EBAY)在2004年決定打進中國市場,馬雲這時才決定推出C2C網購平台 – 淘寶。

財雄勢大的eBay與淘寶狠狠地競爭了兩年。由於淘寶管理層擁有出色的執行能力,以及比 eBay更加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逼得 eBay在2006年決定退出中國市場。靈活應變的淘寶竟然打走了巨人eBay,成爲一時佳話。

作爲投資者,我們更應看好那些具有優秀執行能力的管理層的公司。公司的戰略部署固然重要,但再天衣無縫的戰略,還得靠管理層來實踐,否則就變成紙上談兵了。

在馬雲的領導下,阿里巴巴一直都很注重執行能力。阿里巴巴旗下大部分的投資要麼是全資收購,要麼是可以給阿里巴巴核心業務帶來協同效應的投資,例如以收購Lazada來進入東南亞電商市場,和收購金鑫零售(SEHK: 6808)來帶動新零售戰略。這些協同效應是否能發揮出來,靠的就是管理層的執行能力。

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馬雲創業之前,曾教過英語,也曾在當地政府工作過。但馬雲去完美國后,深信未來是屬於互聯網的。他於是毅然辭掉這些看似不錯的工作,成立阿里巴巴。

成功的投資人自己往往都會做大量的調研。他們經過獨立的分析,會有自己的觀點和信念,不會輕易隨波逐流。擁有與市場一致的觀點固然可以。但真真厲害的投資者往往都持有跟市場相反的觀點。

正如那些能早在2008年便買入騰訊(SEHK 700)的投資者,如果他們沒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分析,又豈能扛得下金融海嘯中的不確定性?

未雨綢繆,不及時行樂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馬雲憑著當時超過160億美元的身家,成為中國首富。他的創業故事也因此被廣傳到街知巷聞。

馬雲從創立阿里巴巴到其2014年上市,有數不清兌現的機會。他大可以將其股份出售給軟銀(TYO: 9984),雅虎或其他風投公司。但他沒有被短視的利誘衝昏了頭,而是選擇繼續戰戰兢兢地經營阿里巴巴。否則,馬雲永遠都不會成為今天爲人熟悉的馬雲了。

投資成功的背後除了考驗投資者的眼光,更是對投資者耐性的挑戰。羅馬非一天内建成。在2008年投資騰訊,至今會有35倍的回報。想有此回報,你不能因一時的利誘而兌現。要想投資成功,須緊記切勿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很多人都認爲投資者和創業家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但作為業家,不僅需要投資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在那盤生意上,還需要說服其他投資者投資在自己身上這樣看來,像馬雲這樣成功的創業家,要比成功的投資者看得更透,更長遠,更懂得投資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