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所有能力超越港交所嗎?

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草案觸發市場對香港前景的憂慮,美國政府更掦言將會撤銷香港的獨立關稅待遇。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分散投資再次變得重要。新加坡交易所(SGX:S68)會是港交所(SEHK:388)的替代投資之選嗎?

港交所規模更大

新交所與港交所分別是新加坡及香港的唯一證券交易所,擁有難以被挑戰的壟斷地位。業務領域上,新交所與港交所定位非常相近。交易所主要為股本證券、衍生工具等提供交易及結算服務,並提供市場數據服務。業務收入來源主要取決於交易所的上市證券規模。

2020年4月,在新交所的上市證券總數目為715,總市值近8,022億新加坡元(約44,000億港元),日均成交額約14億新加坡元(約77億港元)。同期,在港交所的上市證券總數有15,131,上市公司數目則為2,477,總市值約35.025萬億港元。連同非港元交易買賣證券,4月份的日均成交金額為1,005億港元。

儘管兩間交易所公布的數據不能直接作比對,但與新交所相比,港交所的規模明顯較龐大。

港交所增長前景

論增長前景,即使面臨美國制裁,港交所的吸引力依然優勝於新交所,因為美國正收緊對在美上市中資企業的審查,這不但增加了中概股在美國上市的合規成本,更要面臨除牌風險。在此情況下,中概股到香港上市的趨勢料將持續加速,阿里巴巴(SEHK:9988)來港第二上市的成功經驗亦有助鞏固上市公司及市場參與者的信心。中國領先遊戲開發商網易(SEHK:9999)(NASDAQ:NTES)已於今日上市。

相比於港交所,新交所並無中概股回歸這類的增長大趨勢,對中資企業而言,在新加坡上市的政治風險未必低於回歸香港上市,而且新加坡證券交易市場的活躍度亦較香港股市為低。

展望中期業務前景,在港交所的證券數目料將會因更多中資企業來港集資而增加,證券規模將持續擴大,為港交所的費用收入基礎帶來強勁的增長順風。

結語

雖然香港經濟前景不明朗,但港交所經營著亞太區其一最活躍證券市場的交易平台,其競爭優勢是新交所無法媲美的。中概股回歸趨勢下,港交所的增長力亦較新交所優勝。

雖然新交所的基本面不及港交所,但業務穩定性亦有其吸引力。由資產配置角度出發,加入新交所來平衡風險亦無不可。

編輯:Yan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