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贏得中國市場 匯豐先要擊敗多間公司

為了提高資本回報率,匯豐控股有限公司(SEHK:5)改為發展亞洲業務,並以中國作為主要擴張市場。

與西方經濟體相比,中國的金融服務普及度較低,而且向外國金融機構真正開放市場的日子不長。

雖然中國市場機遇處處,但成功並非唾手可得。在加倍投資當地市場時,匯豐將會遇上激烈競爭。

接下來,筆者會介紹匯豐在中國的主要競爭者。

中國傳統銀行市場的「四大天王」

中國擁有14億人口,傳統銀行服務的市場規模龐大,存款金額總和達到數萬億元。

在這個行業中,匯豐面對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競爭,它們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SEHK:1398)、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SEHK:939)、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SEHK:1288)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SEHK:3988)

匯豐於中國約有170間分行,遠遠落後於四大銀行的任何一間。

由於匯豐的中國分行較少,當地很多非旅客用戶使用時會遇上不便,過去五年,該行均難以提高利潤。

此外,傳統銀行業務的利潤率較低,對於在中國缺乏規模的匯豐來說更是如此。

儘管匯豐能夠透過明智的收購策略加快拓展中國的傳統銀行業務,該行尚未藉此方式推動增長。

如果不計為外籍客戶和訪華旅客提供的小眾業務,匯豐在這個行業正處於劣勢。

中國的頂尖金融科技企業

金融科技是指利用科技改善傳統金融服務,該市場在中國發展迅速,而且規模不小。

中國的金融科技龍頭包括螞蟻金服騰訊控股有限公司(SEHK:700),這兩間企業共同主導當地的流動支付市場。

螞蟻金服和騰訊稱霸流動支付界,各自的金融科技業務估計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而且可能遠遠不止。

除了流動支付外,螞蟻金服和騰訊還進軍其他金融服務領域,包括財富管理、保險和消費貸款等,偶爾也取得好成績。舉例來說,兩間企業均擁有可觀的貨幣市場基金。

假如匯豐要推動中國業務增長,必須順利發展金融科技。過往,西方企業的技術水平通常超越中國企業,可是匯豐起步較遲,加上資源較少,在這方面較為遜色。

與此相反,螞蟻金服和騰訊擁有大量中國客戶,在當地部署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時,會比匯豐具備更大規模優勢。

在激烈的競爭下,匯豐的金融科技業務縱有潛力,亦未必可實現增長。

資本市場的外國銀行

在匯豐的眾多業務擴展機遇中,中國的資本市場前景最為樂觀。

在有關市場上,聲譽和國際業務比規模重要,而兩者剛好是匯豐的強項。

考慮到匯豐聲譽卓著,而且業務遍佈全球,不少有意發展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會依賴該行提供服務。

另外,很多打算進軍中國的海外企業也傾向成為匯豐的客戶。

問題是,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國際性銀行亦計劃打入中國資本市場,因此匯豐將要面對競爭。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均享負盛名,不過匯豐在其他市場能與這兩間投行分庭抗禮,估計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應能守住陣地。

愚人總結

中國開放銀行業創造出黃金機會,卻同時為匯豐帶來競爭對手,故此該行不一定能取得成果。

話雖如此,在中國的所有銀行業市場中,資本市場可說是最有望推動匯豐未來增長的領域。

【延伸閱讀】匯豐的未來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

【延伸閱讀】今日匯豐 明日利豐?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