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上次處於目前低位時 需要多久才收復失地

本年至今,滙豐控股有限公司(SEHK:5)股價欠佳。在新型肺炎的陰霾、2019年業績乏善足陳和大中華地區經濟低迷連環夾擊下,該行跑輸大市。同時,油價急挫亦損害了投資氣氛。

受到上述因素所影響,在3月10日,滙控的股價低見約49港元。如果不計這次股災,自2000年以來,該行的未經調整股價只有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和2016年兩次跌至當前水平。到上周由於滙豐意外宣布暫停派息,令股價跌穿40港元關口。

接下來,筆者將會分析對上兩次滙控股價處於現時低位時的下挫及反彈情況和原因。

2008年金融危機

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金融危機期間,滙控股價與絕大部分金融股同步插水。當時,市場擔心環球經濟狀況和金融體系穩健程度,故此普遍減持金融股。

此外,滙控收購Household International亦觸發對該行次按業務的疑慮,進一步導致股價疲軟,最終產生巨額撇減。

在2008年8月,全球金融體系充斥恐慌情緒,滙控股價開始下探,及至2009年3月,該行失守49港元關口,並在3月10日跌至32.5港元的谷底。

滙控股價其後強勢反彈,在同年4月和5月分別升破50港元和60港元。

該行股價增長有賴金融刺激措施、投資意欲好轉和政府紓困政策令投資者對金融體系重拾信心。另一方面,滙控決定削減股息、裁減人手和進行集資,亦有助改善其資金水平。

2016年股價低潮

在2015年底和2016年初,中國經濟的不利因素、2016年初環球市場波動、滙控業績失色和股息令人憂慮,均使得該行股價偏軟。

在2016年2月,滙控股價跌破49港元,直至8月仍然偏軟。到了9月,該行終於重上高位,股價升至60港元。

這次,滙控股價之所以能擺脫低迷,是由於該行以美元計的派息維持不變,而且投資氣氛復甦和油價上升所致。

滙控怎樣才能改善投資情緒

假如不計股息,自2000年起,滙控的股票回報不算理想。該行不單在收購Household International中犯錯,而且與其他較出色的亞洲銀行相比,亞洲收入水平持續提高亦未有為其帶來股價支持。

原因之一,是該行欠缺執行能力所致。雖然以往滙控表現未如人意,但鑑於股息率吸引,成交價亦低於賬面值,所以仍吸引到捧場投資者。至於今次相信要等疫情過後,再看重組策略如何落實才有「翻身」機會。

基於滙控在金融危機中和2016年面對的不利因素與現時有別,該行未必會如上兩次般迅速反彈。

目前,滙控的管理層已經制定好逆轉策略。要是一切順利,該行將於2022年前全力完成重組計劃。另外,來自中國的利好消息和新型肺炎疫情提早結束,亦會有助該行發展。

愚人總結

在過去兩次股價大跌中,滙控均是受到宏觀經濟情況和個別股票因素所影響,所以投資者應對這次股價下挫抱持審慎觀望態度。

【延伸閱讀】分析匯豐前景必須看的關鍵

【延伸閱讀】滙控暫停派息 祈耀年坐正難敵負利率威脅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