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值得買入的4大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壓抑環球股市,多隻股票都出現估值偏低的黃金坑,內房股亦不例外,加上今年行業政策環境預料較為寬鬆,亦利好內房板塊股價上調。當中龍頭碧桂園(SEHK:2007)去年業績亮麗,同時顯示出其4大賣點。

1.業績增長動力依然  龍頭地位穩固

碧桂園去年實現營收485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28.2%;毛利1266億元,增長23.6%;股東應佔溢利395.5億元,升14.2%;權益合同銷售額5522億元,同比升10%,高於去年內房100強的 6.5%平均增速。按營收規模的絕對值計,碧桂園更是拉開了跟業界其他大企的差距,展現出「馬太效應」中的強者恒強之勢,進一步確立其龍頭地位。

 

2.三航道多元布局  拓展市場發展空間

碧桂園立足於地產,但並不止步於地產,集團去年以「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的定位,企業升級轉型,目前在地產、農業、機器人三航道發展。

當中機械人業務的價值在疫情中已逐漸體現,集團於2月中捐贈煲仔飯機器人於武漢投入服務,1小時能做出近120份煲仔飯,亦獲醫護人員褒賞。

未來集團有意將機器人應用到其內部各個業務板塊,例如在去年打造首個機器人餐廳連鎖品牌,市場空間的確定性高。

至於農業業務的發展,碧桂園深耕三四線城市,亦拓展了巨大的市場空間。集團開拓下沉市場的成績斐然,截至2019年底,投資轉化率達 1.27,勝過業內同行在一二線城市的約 0.7投資轉化率。加上布局三四線城市的大型房企較少,碧桂園憑著顯著的品牌力在市場上有明顯競爭優勢,同時三四線城市獲國家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扶持,市場價值更大。

3.充裕優質土儲  未來價值確定性高

作為房企,土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碧桂園亦有充裕的優質土儲支撐著集團未來發展。截至去年底,集團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 17022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貨值 7159億元,換言之,權益可售資源合計高達 24000億元。而且土儲的位置亦優,根據《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城區人口在100萬至500萬間的大城市能主要受惠,在碧桂園已獲取的可售資源中,97%位於常住人口有50萬人以上的區域;93%位於人口流入區域;73%位於五大城市群,相信能從政策中充分受益。

此外,碧桂園在大灣區亦早有部署,在當區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約3091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資源達3226億元。雖然今年首季有疫情肆虐,中央政府依然堅持年度經濟發展目標,基建發展大機會加強投資發展,集團這部份土儲價值釋放可期。

4.財務穩健

碧桂園淨借貸比率年年下跌,截至 2019年底為 46.3%,同比減少 3.3個百分點,屬業內偏低水平。而集團手持現金達 2683.5億,是有史以來最高水平,亦是集團自2016年起第四次連續在年末實現正淨經營性現金流。而集團一年以內需償還的短期有息債務為1163億元,現金餘額對其的覆蓋率達2.3倍,反映集團財務風險甚低。

結語

筆者近日在《注意5點讓您度過2020年股災難關》一文中提到目前市況波動,投資者宜持有財務質素較佳的業界龍頭,碧桂園亦因而值得考慮。

編輯:Yan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