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他奶 (SEHK:345)「越升越有」的神話,在2019年中終於被打破。不過,股價在今年1月出現了谷底回升跡象,最近更乘着新形冠狀病毒引發之搶購潮,升勢加強。這究竟是終極翻身,還是曇花一現?投資者可以如何部署?
维他奶從1月低位已回升3成
維他奶最近上升力度明顯加強,2月17日單日升幅更達5.8%,收報32.65元,比起1月初的低位,已上升3成有多。
維他奶再次成為熱炒股,武漢肺炎居功不少。疫情發展令市民完全喪失安全感,於是先囤口罩、消毒及清潔用品,再來囤米糧、即食麵、罐頭食品等。就如日清食品(SEHK:1475)一樣,維他奶亦意外成為肺炎風波的得益者。
沽空公司1月狙擊維他奶無功而還
維他奶股價在2019年中從歷史高位回落,結束了多年的大升勢,而且下挫力度不少。當時香港社會事件爆發,市場氣氛悲觀,以維他奶6月下旬的下跌幅度及成交量看來,相信不少獲利盤已急急腳離場;其後半年多,維他奶股價繼續反覆向下,引來沽空公司垂涎,在1月中作出狙擊,結果無功而回。
沽空公司夠膽出手,其中一大原因,是維他奶股價的確有泡沫。自2018年開始,維他奶的股價走勢逐漸跟公司盈利能力脫鈎,2019年6月時PE (市盈率)一度超過70倍。維他奶的增長主要來自內地市場,但任憑品牌如何成功,製造業到頭來仍是受產能局限,不會有驚喜,況且維他奶的產品屬於快流消費品 (fast-moving consumer goods),邊際利潤有限。而實際上,以維他奶去年中期業績看,內地市場的業務按年只增長8.3%,增長率比以往幾年放慢;除非盈利有重大突破,或有其他突發因素,否則又如何支撐70倍的PE呢?
所以維他奶股價回調,不但正常而且正路。
維他奶前景如何看?
看維他奶截至2019年9月底的上半財年業績報告,這期間經營溢利達82.2億港元,按年增加2% ;當中有75%來自中國內地市場, 21%來自香港市場。此期間香港市場溢利無增長,內地市場增長8.3%。從這些數字可見內地市場對維他奶的重要性,然而,維他奶在這個競爭劇烈的市場,增長來得不易,更遑論能穩定維持高增長了。
2020年維他奶憑着肺炎機遇,在香港市場或會錄得一次性的意外收穫,但內地市場就不那麼好說了,疫情對全國經濟及消費有多大的負面影響,乃未知之數。維他奶在東莞的新廠房將於2020年投產,本來是一大利好消息,按現時形勢,實際得益或會延後。
綜合以上,維他奶在2020年仍需面對不少挑戰,未來要踏上高增長的軌道,一切得看內地市場的經營情況,短線不敢樂觀,中長線增長率難確定。所以,即使維他奶是相當值得投資的優質企業,問題是估值容易「起泡」;這的確為市場製造了不少短炒機會,但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能否把握低位入貨,便成勝敗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