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也擊垮不了的海底撈究竟強在何處?

從市場的資金部署來看,恒指的走向會如何發展?哪些板塊最值得留意?

疫情來勢洶洶,市民出門意慾大減,餐飲企業自然門可羅雀,海底撈(SEHK:6862)於 1月26至31日亦暫停了內地各門店營業,而停業時間還有可能因應疫情發展而進一步延長。這項公告於1月28日推出,但集團股價於翌日 29日卻逆市上漲,成交量更是近三個月來最高,反觀九毛九、呷哺呷哺等行內對手卻都是順勢下跌收場,海底撈究竟有甚麼地方獨得市場的青睞?

當然,要說海底撈全然不受疫情拖累是沒有可能的,集團在 1月20至24日累跌 15.9%,事先要消化了部分負面影響,但只是如此並不足以令集團逆市上揚,相信背後是因為市場憧憬集團的生存能力。

困境當前 活到最後就能成為大贏家

正如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潮退後便知誰沒穿泳褲。」此次疫情就是一次退潮,市場上幾乎無一倖免受波及,而在逆市中講究的生存能力就是資本實力,實力差的企業可能待不到潮漲就面臨倒閉,釋放出的市場就會被倖免的強勁企業汲取。而海底撈絕對有這種底氣,集團於 2018年上市前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約 5.3億元(人民幣・下同),但截至去年年中就有高達 30億元,反映集團財力雄厚。

卓越的盈利能力加強市場信心

此外,集團在海外地區門店亦在急速增加,截至去年年中海外門店同比增加了 72.0%,雖然亦只有 43家,相比集團國內550家餐廳只是九牛一毛,但亦反映集團分散地緣風險的布局在發揮作用。再者,疫情目前看來都仍是短期風波,不少醫學專家都預計疫情頂多持續至年中。而集團多年來保持著高的翻台率(約 4.8),中高雙位數的營收及盈利增速,市場對海底撈於疫情過後能快速恢復門庭若市的盛觀充滿信心。加上去年年底,集團有收購「上海緣澍」、「HaoNoodle」和「上海好萃」的意願,準備進入偏高端正餐賽道,讓市場對海底撈業績增長的延續性再添一份信心。

結語

這次深度回調令海底撈的估值變得較親民,但疫情發展難以預計,短期內下行風險依然不小,投資者宜分階段逢低入市,分散下行風險。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