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蔓延時的港股選擇

武漢肺炎在中國肆虐,在醫療、經濟及社會都有重大影響。

在經濟及股市方面,過去半年由於中美貿易糾紛再次逐步緩和,同時香港社運嚴重影響社會運作,資金轉而選擇投資港股中的H股及中國民企股,避開香港本地風險,從而獲得更佳的回報。

然而,武漢肺炎的出現,卻打斷了這一種策略。加上香港「半封關」,暫停新批自由行,勢將影響本地經濟。

假如投資者仍然計劃在港股之中尋找機會,可以留意以下板塊:

1.黃金ETF

隨著美國去年下半年因現金短缺,令回購利率(repo rate)大幅抽高,致美國聯儲局推出「技術性放水」。現金增加,自然令資產價格受惠,黃金也同步利好。

隨著年初美國及伊朗關係轉差,中國突然爆發武漢肺炎,預期經濟增長速度會進一步放緩,或會加重其債務危機,都推高市場的避險情緒,令金價有望進一步上升。目前,SPDRETF(SEHK:2840)及價值黃金(SEHK:3081)是港股市場中成交量較高的兩隻黃金ETF

不過,投資者須留意,美國或於第二季度逐步減少「放水量」,以及武漢肺炎的不確定因素極高,假如中國控制得當,黃金價格升幅或不如預期。

2.反向ETF

假如投資者認為中國經濟將無可避免受武漢肺炎,企業業績未來將會受到重大挑戰,加上市場避險情緒轉趨濃厚,將會減持較高風險的證券,利股市回落,則可以考慮近年市場新貴:反向ETF,如南方兩倍看空恒指(SEHK:7500)及(SEHK:7588)等。

反向ETF主要的對應資產為恒指及國指,只要恒指或國指下跌,反向ETF的升幅,則會與恒指或國指大致相同。部份反向ETF更設有2倍倍數槓桿,即如恒指或國指下跌1%,這些反向ETF則會升2%。換言之,投資者即使在跌市之中,也可以購入這些ETF,賺取利潤。

反向ETF與熊證的分別,是前者不會被「打靶」,投資者的靈活性會更高;而對比窩輪,則無須考慮時間值及引申波幅,投資者相對上容易估算回報比例。然而,由於反向ETF須每日調整資產(主要是期貨)以準確對應恒指或國指的波幅,當中的交易費用及差價會令反向ETF價值不斷萎縮,所以不利於長期持有,只能用於短期投機,或用作短期對沖組合資產的用途。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