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 阿里健康可化危為機放光芒

內地藥品銷售是個萬億(人民幣・下同)市場,亦逐步向二萬億市靠近,近年雖然因高基數而增長放緩,但亦保持著每年 1,000億元規模增長。內地人口是世界之最,近代經濟水平提高,市場潛在規模足以傲視全球,只是國民的健康意識不及已發展國家,一直以來市場都是靜待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以帶動健康意識的提升。而近日爆發武漢肺炎,雖然是一件令人惋惜的災難,但卻有望成為內地居民衛生健康意識的一大催化劑,帶動健康產業的長遠發展。

電商醫療保健領域能從中受益

作為阿里系唯一大健康生態整合平台的阿里健康(SEHK:241)自然也能從危機中受惠。而集團的主業「醫藥自營業務」簡單而言就是在線賣藥的,配合阿里系的電商網絡在國內首屈一指,更能有效滲透國內各處市場。不過,之前電商相比線下零售的一塊短板,就是醫療保健產品及服務,電商的滲透率不足 3%,這就是因為「未治先防」的健康概念非常視乎用家的健康意識,同時亦需要一些基本知識,傳統線下藥店有店員查詢及講解,更適合以往的內地居民。而疫症過後,有望居民會由被動就醫改為主動預防,並且主動接觸更多醫學常識,對電商滲透持續有利。

當居民的健康意識由治療拓展至預防,大健康產業相信能可進入下一個階段「消費醫療」,到期時業內產品光譜亦將包含體檢、疫苖、醫療美容、口腔、生殖等等,行業將面向更多用戶層面,並且有更高的使用頻率。而消費醫療目前佔阿里健康收入比重微乎其微,僅 2.7%,但增長率卻高達 274.4%,反映出業務的未來價值,而價值釋放時機亦相信會提早來臨。

阿里健康的投資價值

在消費醫療市場,阿里的競爭力亦毋庸置疑。體檢市場的三大巨頭:愛康國賓、美年健康及慈銘體檢於去年先後被阿里系收為旗下,成為了阿里健康開拓線下醫療業務的一大籌碼,以完成更完整的大健康生態圈。

業績方面,據阿里健康截至去年9月的中期業績,虧損由 8410萬元大幅收窄至僅 110萬元,扭虧為盈之日看來並不遠矣。此外,加上集團背靠阿里巴巴,能持續以低成本吸納客戶,這成本優勢及推銷渠道是集團的一大護城河。

結語

阿里健康的業務模式相信具很大增長空間,惟近期集團股價急升,投資者宜先觀望,待回調時趁低吸納,並密切注意集團經營情況,在集團首次盈利出現前率先部署。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