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路透社披露,匯豐 (SEHK:5) 正在考慮出售土耳其業務,撤出市場。最近幾個月,有關匯豐「縮、賣、撤」的消息不斷傳出,除了是2月18日業績報告的前奏,更有可能是臨時CEO祈耀年「騷Quali」之動作。
這一連串的Downsizing (縮減規模)消息應如何解讀?投資者如何就2月18日作部署?
後面可能還有阿美尼亞、希臘和阿曼
匯豐在1990年進入土耳其市場,由於近年土耳其貨幣匯率波動,經濟問題一籮籮,匯豐在2018年已發出過呆壞賬增加的預警。這幾年來匯豐在土耳其的規模已經縮減了不少, 2013年匯豐在當地有315間分行、6,000名員工,去年只剩下80間分行、2,000名員工。匯豐亦已嘗試找買家接手土耳其業務,但並不成功。
根據消息透露,出售土耳其業務的決定,是臨時CEO祈耀年幫匯豐「瘦身」的計劃一部份,除土耳其之外,匯豐可能還會退出其他規模小又難以獲利的市場,被點名的有阿美尼亞、希臘和阿曼。
有策略的吹風助選
前匯豐CEO范寧在去年8月「被辭職」,匯豐董事局委任祈耀年為臨時CEO,直至新CEO遴選過程完成為止。其後不斷傳出有關匯豐多款「縮、賣、撤」的消息,包括「炒房」裁員、出售法國零售銀行業務、關閉英國分行等等。表面上令人覺得匯豐今次是真格的,奮發圖強瘦身重組。
這一連串傳聞,更有可能是祈耀年幫自己奪位的加分之作。匯豐任命祈耀年為臨時行政總裁,當時無論匯豐內外,都認為這就是字面的意思:臨時。祈耀年雖然是匯豐老將,但卻與其他匯豐「藍血人」大異其趣,既非Oxbridge (牛津劍橋)校友,說話亦沒有英國貴族口音,性情直接率真,包裝上屬於「異類」。但換個角度,不少人卻覺得他才是「正常人」,而說到底,能力是王道,一個中看不中用的CEO只會浪費股東們的時間。
祈耀年獲委任臨時CEO後表現積極,明顯出盡力爭取CEO大位,試問哪有「過客」會力推一個裁掉萬人的犯眾憎計劃?
2月18日終極揭盅
祈耀年能否如願以償,半個月後即有分曉;一般認為他的呼聲甚高,但匯豐主席杜嘉祺一直偏好在匯豐體系外覓才,所以要看有沒有實力夠強的競爭對手能與祈耀年一較高下。
對於小股東來說,誰勝誰負都只是半澤植樹劇情,實際重點是匯豐未來的策略及執行計劃。最近的「縮、賣、撤」消息就算通通是真的,全部加起來就只是冰山一角,對匯豐整體業務影響有限。關鍵在於2月18日公布的重組計劃規模有多大,執行速度有多快。
曾有分析認為, 2月18日的重組計劃將非常「重口味」,並會即時引起匯豐股價急挫。對於手上沒貨又想以匯豐收息的投資者,大可以等著瞧,也許會有股價大抛售後的買入機會;有貨在手的小股東,一如既往,要看入貨價、投資比重和心態;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匯豐的重組計劃20分或100分,匯豐股價短期內不會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