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專家常說投資股票的風險比債券為高,但在人生路上應如何分配股債投資比例?坊間有一種「100減歲數」的方程式,不但有助大家掌握年紀與風險投資的比例,更有助每年檢討強積金的策略。「100減歲數」方程式並不複雜,大家只消花一分鐘便懂得投資方向。
「100減歲數」方程式運作
「100減歲數」方程式運作簡單,就是「100-歲數=投資股票比例」,假如你現時20歲,即是「100-20=80%」,答案中的80%要投資於股票,20%投資於債券市場。如果你已踏入60歲,經過方程式計算「100-60=40%」,答案中的40%便投資於股票,60%投資於債券市場。
由於股票的投資風險比債券為高,年紀愈輕時家庭負擔及醫療壓力相對較低,承受風險能力愈高,就算投資的股票價格有波幅,仍有時間等待回升或者轉換資產,因此投資股票的比例可以較大。相反地,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責任便愈重,加上醫療等開支難免會增加,因此債券穩定的收益比波動的股票更為為適合。
強積金同樣可作參考
不少打工仔選擇強積金計劃時會出現「選擇困難症」,對著眾多基金眼花撩亂,要解決疑難其實也可以透過「100減歲數」的理念分配基金。打工仔如果現時只有30歲,根據方程式「100-30=70%」,即是應把供款比例中的七成投資於股票基金,三成選擇債券基金。有人建議選擇股債混合的基金,但由於基金股債比例未必輕易找到,就算叫做平衡基金亦未必代表股債50/50,自製股債的基金組合更為簡單清晰。
如果覺得自製股債比例比較麻煩,可以選用強積金預設投資策略(DIS),根據規定,50歲前的打工仔強積金資產會放在「核心累積基金」,當中六成投資於環球股票等高風險資產,四成投資於環球債券等低風險資產。當踏入50歲至64歲,受託人核心累積基金慢慢減少,由「65歲後基金」取代,當中只有兩成投資於高風險資產,八成為低風險資產,核心累積基金比例會每年減少約6.7%,直至64歲以後所有強積金資產會全部投資於「65歲後基金」。此股債比例的變化,與「100減歲數」的投資理念相近。
不過,使用預設投資策略屬於「懶人投資法」,其投資集中環球股票市場,回顧過去核心累積基金的一年期年率化回報表現屬於中規中矩。作為更精明的打工仔應該要學習留意市場動向,充當自己的基金經理才能獲取最佳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