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他奶現在就應買入?

過去被視為在中國具潛力的飲品股維他奶(SEHK:345),突然被沽空機構 Valiant Varriors 「狙擊」。

內容提到,「為了在財報上體現高毛利率,維他奶嚴重誇大它在中國大陸和澳大利亞的利潤和資本支出,同時低報了成本上浮對其的影響。公司在財報中的數字與其在中國大陸和澳大利亞提交的官方數據嚴重不符。」又指「資本支出遠低於實際支出」,「證明維他奶的現金流狀況不佳。而財務欺詐則是他們可以用來騙取大眾相信他們虛高利潤的唯一方法。」

維他奶為羅桂祥家族所創立的企業之一,除了維他奶外,大家樂(SEHK:341)及大快活(SEHK:52)均是由羅氏後人控制。三間公司過去多年均有實質業務,品牌亦被香港客戶、股民及投資者認識,要在「主場」狙擊本土有實業的上市公司,如沒有具體、準確及具震撼性的內容,難以動搖投資者的情緒。

沽空報告論點粗疏

然而,沽空報告的調研卻十份粗疏。報告的攻擊手段,是針對公司在內地及澳洲的子公司的賬目,與其公布的業績出現差異,從而認為維他奶誇大公司營運表現。

這類狙擊方法,要求沽空報告全面疏理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及其賬目,也要因應稅務及財務會計準則的差別,而給予一定的「寬容度」。過去具質素的沽空報告,一般會比較兩份賬目的收入、利潤及稅收兩個項目,利潤及稅收相差超過70%至90%,才有實質有力的證據,證明公司造假。

然而,狙擊維他奶的沽空機構,利用澳洲子公司賬目,收入相若,而利潤相差數百萬澳元,相差約四成,反映兩地會計制度之差異,多於財務造假。

而在判斷維他奶,竟然直接將「物業、廠房及設備」年度差異,就當作是資本開支(capital expenditures),而大意忘記廠房及設備每年都會有一定的折舊額。可見沽空機構在資料整理上也非常粗疏,甚至有機會編造錯誤訊息,誤導市場。

沽空報告品質甚低,反而自我暴露其持有的淡倉倉位。當日下午立即被大量資金買入維他奶「挾淡倉」,最終股價由跌超過4%,到收市倒升超過5%,反映如果沽空報告準備不足,市場機制已足夠對沽空機構給予重擊。

維他奶估值偏高

雖然維他奶有驚無險地渡過沽空報告,不過市場仍然擔心公司在內地的業務增長會遇上阻力,收入增長下降,而目前股價所反映的市盈率仍高達42倍,對比業務策略類似的日清倉品(SEHK:1475)約31倍的市盈率,反映估值仍高,若之後中國業務增長未能改善,即使避過沽空機構的狙擊,但也難避過股價下跌的命運。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