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內險股捱沽 真的要驚嗎?

受武漢肺炎最新疫情消息影響,加上穆迪降級的雙重打擊,恆指於昨日大瀉810點,收報27985點。 當中內險板塊成重災區之一,平保 (SEHK:2318)、中國人壽 (SEHK:2628)、眾安在線 (SEHK:6060) 等齊齊下挫。市場這樣的反應究竟合理不合理?我們齊來拆解。

內險股全線走

市場憂慮武漢肺炎大規模爆發,市民的醫療開支將會增加,令致保險公司賠償上升,損失龐大。昨日內險股幾乎沒例外地全線下跌,平保單日跌4.31%,中人壽跌4.95%,眾安在線跌6.38%,中國太平(SEHK:966) 跌5.19%,中國財險 (SEHK:2328)跌3.62%。

除內險股,武漢肺炎的消息,亦有影響其他「概念」板塊。例如部份藥品股昨日股價上揚,包括同仁堂科技 (SEHK:1666)、新華製藥 (SEHK:719)等,但也有急升後獲利回吐的如東洋光藥 (SEHK:1558)。

股價隨着消息波動,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但由重大突發消息引起的「主題性」波動,波幅較大,牽連板塊也較多。這些往往是投機者出來覓食的時刻,而身為投資者,就必須保持冷靜,認清波幅背後的原因。

武漢肺炎疫情對內險股盈利的影響

要評估這影響,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疫情蔓延速度、疫情何時受到控制、患者有沒有買保險、索賠者人數等。

以平保為例,根據2018年全年業績的詳細財務報表,集團「已賺保費」共4,656億元人民幣,「賠償及保護利益」的總額是3,235億元人民幣,也是最大的一項開支;當中賠款支出及死傷醫療給付分別為158億元人民幣及240億元人民幣,這兩項支出包涵了壽險和健康險的賠償。看罷這些數字,大致上會了解就算索償突然大幅增加一倍,對於整體賠款支出來說影響有限。

武漢肺炎屬於一次性的突發事件,影響人數始終會被封頂。以2003年SARS的經驗,中港受影響人士共8,000多名,疫情大約在一年內受控。我們當然沒辦法預測武漢肺炎疫情將如何發展,但可以推估在受疫情影響人士當中,只有部份有購買某間保險公司的壽險或健康險,並合乎索償資格。

炒概念股和趁低吸納的分別

遇上這種重大事故,相關股票大起大落是預期之內。對於有些基礎因素穩健的實力股,市場不理性地拋售時,說不定是難得的買入機會,重點是認清事故和股價的關係。這是趁低吸納,先認股、再看價。

至於只憑「概念」作主題炒作,只能算是賭博;就如藥品股,股價波動若然缺乏事實及邏輯的支撐,不用太久便打回原形。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