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理學:避免犯下3種常有偏見

作為投資者,我們總是以為每項買賣或持有的決定,都是以邏輯和紀律為依據。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投資者本身容易受到偏見或認知捷徑所影響,因而作出不正確或不合理的結論。偏見是人類天性之一,不時會妨礙我們作出更佳判斷。重點是有時連我們都意識不到,自己正暗中受影響。 

然而,我們容易產生偏見,不代表我們要讓偏見左右投資決策。我們可通過一些做法,從錯誤和缺點之中汲取教訓,嘗試減低偏見在未來產生的潛在影響。依循系統化和具有規則的方針,將您有助作出正確決定。 

在投資領域,較為普遍的偏見分別是確認偏見、可得性偏見和近因偏見。這三大偏見會使投資者蒙受損失。 如我們能在投資過程中識別出這些偏見,便可嘗試把相關影響減至最低。 

1.確認偏見

確認偏見指我們傾向忽視與自己觀點相違的資訊,改為尋找其他資訊(相信讀者心裡有數),再確認我們的想法。我們沒有積累事實,再評估事實是否相關,反而直接從結論開始,尋找資訊驗證我們的結論是否成立。 

例如假設您在過去五年,一直是蘋果(NASDAQ:AAPL的股東。您買入股票的原因,在於蘋果擁有創新能力、持續關注消費者,以及相信iPhone銷售將會繼續增長。自買入以來,蘋果的收益和每股盈利增長造好,您的持倉相應價值大增。此外,您鍾情於蘋果的新iPhone,認為庫克未來將繼續作出明智的業務決策。但在業績公佈翌日,您留意到有第三方報告指蘋果的表現正在回落,並以iPhone銷量開始放緩佐證。這就是困難所在。 

當新資訊開始與您本來的投資看法有抵觸時,便會出現確認偏見。您可能會看輕視這份報告,認為「這只是暫時性質」或「報告曲解了蘋果的策略」。 畢竟蘋果的股價在過去五年上漲了140%,管理層的策略定必正確。

在股價向下期間繼續支持蘋果,也許是正確決定。 但您對蘋果的鍾愛,可能妨礙您作出更佳判斷 ─ 這使您身陷不利位置,難以有效決策。

當有新資訊與您本來的投資看法相違時,最佳的做法是先看看公司的財務狀況,參考有別於您的觀點的看法,坦誠地面對自己的想法。這將有助您減低確認偏見的影響。 

2.錨定偏見  

錨定偏見指投資者可能在初步資訊上,投放過多重要性。我們的想法「錨定」於該資訊,不論是否相關,都以此資訊作為未來決定的參考因素。 

讓我們以微軟 (NASDAQ:MSFT的股價為例,看看錨定偏見怎樣產生影響。

截至12月10日,微軟的股價迫近每股151美元。這便是錨點所在。但這個數字不會告訴我們,現價水平相對於其基本因素,到底是便宜還是昂貴。這個數字可以隨意演繹。股價不會告訴我們微軟業務、管理或戰略計劃的任何資訊。所有數據只是為我們提供簡單資訊。雖然如此,投資者仍然會參考這些資訊,作出買賣決定。 

如微軟股價日後出於各種原因急跌至151美元以下,部分投資者可能會認為,這次下跌是低價入貨的良機,其他投資者則可能認為,股價下跌反映了深層次問題,是放售股份的良機。那些錨定在原來股價的投資者,將使用該股價水位作為未來決策的基礎。但請緊記:151美元的股價單獨來看並無意義。 

為抵抗錨定偏見的影響,請確保您不是只會參考單一指標的投資者。例如您可以看看微軟過去的股價。通過比較過去股價,便能更清楚了解股票相對於其基本價值,到底是昂貴還是便宜。

3.近因偏見

近因偏見指投資者把重點放在近期事件,但對過去事件的重視較少。近因偏見會使投資者偏向短期思維。 

在好市期間,投資者會把近期升勢推算至未來,從而增加了風險胃納。由於股票近期一直走高,投資者更有可能認為股票價值將繼續上漲。 

但此邏輯也可套用至熊市低谷。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削弱了風險胃納。最近股價走勢低迷,未來似乎一片慘淡。 

近因偏見一般在市場充斥「動力」和「趨勢」等字眼時出現。 如您在金融媒體碰巧看到這些用字,務請謹慎行事。為減低近因偏見對您投資組合的影響,請緊守投資紀律,以及放眼已設定特定投資目標的長遠前景。 

考慮以上種種因素後,投資者需留意,以上偏見因人而異。每個投資者都獨一無二,有些投資者可能更容易產生偏見。重點是要多看其他意見,根據規則為本的系統作出投資決策。 這樣您的荷包才能保持穩妥。

分享給你的朋友
About The Fool 5799 Articles
文章獲The Motley Fool授權轉載,並由HK MoneyClub翻譯 Original www.foo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