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不穩 最忌高追捧黃金避險

中美貿易談判出現進展後,美國伊朗關係緊張又再次刺激市場避險情緒急速升溫,向來被視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價格大漲至五年高位。一些熱門的避險資產類股票亦受惠不少,例如山東黃金(SEHK1787)、招金礦業(SEHK1818)就曾在單日升逾3%SPDRETFSEHK2840)亦有逾2%升幅。

強勁的升勢自然引人市場關注,打著「避險」的旗號來部署進場,到底散戶現時應否買入黃金相關資產來作避險部署呢?今篇文章就話你知,風險事件發生後才作出的避險部署,其實只是在投機。

避險氣氛主導金價短線表現

股票的價值源於業務所能產生的未來收益,但黃金本身卻不會產生收入或現金流。換言之,黃金沒有價值基礎,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關係來制定。

每當風險事件出現,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急增就會推動黃金價格上升。但到底一件風險事件可以刺激到多大的避險氣氛呢?而這氣氛又可以推動到金價上升多少呢?事實上,這兩個影響都沒有方法可以準確量度,亦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更何況市場對於一件風險事件的看法,往往會受到市況影響,例如大牛市中,市場的樂觀情緒有機會導致避險氣氛難以蔓延。

事後避險部署極具賭博成分

根據黃金價格走勢的慣性,風險事件發生後,一旦沒有後續的惡化發展,市場的避險情緒就會隨時間緩和,避險資產需求下降,黃金價格自然回落。換過角度來看,投資者在風險事件實現後才部署買入黃金,其目的就是要防範風險事件進一步惡化。

問題就出在這裡了,投資者根本不可能預見事態何時惡化。即使投資者對於相關風險事件的了解,相信惡化的可能性非常高,投資者亦無法判斷到底自己的「獨特」見解是否已反映在金價之上,原因同上──沒有人可以量度一件風險事件應該產生出何等程度的避險情緒,而這情緒又應該令避險資產上升多少。

這樣的部署其實就正在預測一件未知事件的發展,這未知事件對氣氛的影響,以及氣氛反映在價格上的影響。這無異是個投機操作,投資者切勿誤當成投資部署。是否應該投資最終要視乎影響價格的長遠因素,好像供需走勢等。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