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視(SEHK:1137)可算是香港網購的領航者,近日集團就公布了最新營運數據,市場反應非常熱烈,股價曾高開逾4%。到底香港電視最新數據有何吸引之處呢?有意搭上網購這隻順風舟的投資者又有什麼值得留意呢?
近三個月訂單量額俱增
香港電視於2019年10月至12月之營運數據(未經審核)
增長率 | 2019年12月 | 2019年11月 | 2019年10月 |
平均每日訂單數量 | 53% | 48% | 51% |
平均訂單值 | -9% | -7% | -7% |
平均每日訂單總商品交易額 | 38% | 36% | 41% |
每月訂單總商品交易額 | 39% | 37% | 42% |
數據來源:香港電視
香港電視最新公佈的營運數據之所以觸發市場樂觀情緒,主要是因為期內訂單總額較去年同期有著顯著增長。雖然平均訂單值略為收縮,這或可歸因於期內折扣優惠增加,但平均每日訂單數量在期內持續錄得約50%高增幅,更帶動交易額增長近40%。這樣的增長代表著香港電視的網購平台持續獲得本地消費者認同,作為市場領航者,香港電視距離壟斷香港網購市場又近了一步。
收入增長改善盈利能力
由財務表現的角度來看,交易總額的上升將會為集團帶來數值更大的邊際貢獻,變相可以進一步合理化,及攤分集團的間接成本。據Morningstar.com,由2016年至2018年三個財政年度間,香港電視錄得平均約35%的毛利率,唯經營溢利率及淨利率一直處於負數水平,反映銷售所得毛利仍未足以覆蓋網購平台營運所需的間接成本。而這三年間,這兩項利潤率的負數值一直持續收窄,這就可歸因於平台用量持續上升,收入增長所帶來的邊際貢獻增長一直將每單位銷售所涉及的間接成本攤開。過去三個月的強勢收入增長,就有望延續盈利能力的改善。
到底香港電視是否值得買入呢?
視乎角度,香港電視的業務未必擁有可觀的護城河優勢。雖然近半年的社會事件導致消費者減少外出或會增加網購需求,但香港零售市場的慣性在長線未必有利網購平台的發展。始終香港市區人口密集,零售商戶同樣密集,住宅社區總會有規模相當的超市進駐,由實體店轉為網店購物的額外效用未必如歐美等市場那麼高。加上目前不少擁有實體連銷店的零售商亦有積極開拓網上渠道,獨立網購平台所面臨的競爭只會越來越大。
投資總結
由於香港電視仍未踏入收穫階段,資產回報率與股本回報率均為負數,但市場對於香港電視的看法正面,目前香港電視正以約1.85倍市帳率出售。若然香港電視確能在中期內延續平台銷售增長,投資回報由負轉正就有助帶來強勁的估值上調。不過,有見於香港電視仍未成功建立可觀的護城河優勢,這樣的部署未免有點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