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強調的「護城河優勢」是股票分析的重要元素。投資者若能辨別出一間公司的護城河,在財務分析與估值方面的不確定性就可以大大降低。但到底投資者可由什麼角度去識別一間公司的護城河呢?波特5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就是一個實用的分析工具。
5力模型由五個角度來評價一個行業的盈利空間與吸引力,當中的因果關係與「護城河優勢」可算是異曲同工。今篇文章就帶讀者認識,或重溫一下這個行業分析模型的五大層面:
1.新加入者威脅
無論市場成熟或增長,一個行業之中競爭者越多,每個競爭者所能爭奪到的潛在市場份額就越少。原理很簡單,同一塊餅,越多人分,每個人所能分到的份量就越少。即使一個行業的前景明朗,若潛在新競爭者可以輕易加入市場,任何豐富的盈利空間都會因而被攤薄。新加入者的威脅,就取決於行業的入場門檻。門檻越高,現存競爭者的業務穩定性就越高,盈利空間亦會較大。若一個行業的入場門檻太低,就容易會有更加多的潛在競爭者加入市場,攤分同一塊餅。
2.替代品的威脅
替代品即可以滿足到同一個目的,但形式上有別的產品。簡單例子,要由目的地A去到目的地B,乘客可以選搭巴士,的士,或者地下鐵路。三個交通工具都可以滿足到乘客由A去B的目的,但形式卻有所不同,這三個工具就是相互的替代品。
若一個行業有著大量的可替代品,現存營運商的產品需求就容易受到威脅,例如印刷報章就面臨著龐大的替代品威脅。替代品眾多會限制著營運者的定價能力。又以A去B為例,若的士的車費是$10,巴士及地下鐵路的收費就很可能會被限制在$10以下水平。由於定價能力受限,盈利空間亦會受限。
3.顧客的議價能力
顧客的議價能力會影響到營運者的定價能力。影響到顧客議價能力的因素眾多,例如買家的集中度。簡單例子,市場上只有一個顧客,卻有兩間營運商,營運商為求搶到市場上唯一的生意,就會盡力迎合顧客的要求。
若不同營運商所生產的貨品對於買方而言沒有顯著差別,買方更可以利用營運商之間的競爭來議價,反正任何一間營運商的貨品都符合要求。顧客的議價能力越高,營運商就越難提高售價,盈利空間就會較小 。
4.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至於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其實與上一個因素差不多。例如供應商的供應份額越集中,營運商的可選或可比較的供應商就越少,變相就有較少空間去議價。供應貨品的獨特性亦是一個重要因素,要製造優質或獨特的貨品,營運商就要有優質的材料。
若市場上只有一間供應商有能力提供具質素的材料,營運商就可能對個別供應商產生依賴,大大提高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並降低自己的議價能力。這樣一來,營運商的生產成本就容易被推高,行業的盈利空間會受到壓迫,吸引力就較低。
最簡單的例子有,蘋果公司對供應商如瑞聲科技(SEHK:2018)相對優勢就更大,因為有其他潛在可替代的供應商。
5.同業競爭
行業的現存競爭者之間的角力亦是一個重要因素。現存競爭者的規模及數量,貨品的差別性,行業的增長速度,離場門檻等都會影響到行業之內的角力。例如當離場門檻極高時,大多營運商都會寧願「賺少啲」而非中止業務。
汽車製造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製車廠的投資成本高,是以製造商撤出市場的代價非常昂貴。與其離場,車廠通常寧願繼續守下去,等待市場趨勢逆轉,變相令同業競爭情況持續惡化。
結語
透過波特5力模型(Porter’s Five Forces)大家可從另一角度分析到公司有何優勢,再評估其長遠價值。此外,再配分早前講解的護城河概念,就更能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投資必學:巴菲特也會用的護城河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