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攜程及網易後,再有傳聞指百度已就在港第二上市作內部評估。一輪好消息刺激下,港交所股價踏入2020 年已顯著上升至半年來的高位。中概股「回歸」一旦成潮,對港交所的好處究竟有多大?
有30隻中概美股符合港交所第二上市條件
自從阿里巴巴 (SEHK:9988)「回歸」香港上市,市場已不斷憧憬這會為類似個案開先河。才不久前,赴美上市是眾多內地民企的終極奮鬥目標,夢幻程度已達陸劇常見情節的級數;又有誰會料到中美貿易糾紛出現,還有升級成金融較勁的風險,美國不斷「出口術」要「整頓」在美上市的中企,這些企業不得不作兩手準備。
然而,並非所有公司都可以來港二次上市。根據港交所的規定,有關企業首先須在「高級市場」如紐約交易所、NASDAQ、或倫交所等作主要上市,且市值不少於400億港元,或市值最少100億元另加最近一年度收益10億元以上。符合這個標準的在美上市內地企業有大約30間,當中除了攜程、網易、百度外,還有京東、陌陌、Bilibili、51job等。
威力遠不及一間阿里巴巴
「海歸企業二度上市」這主題,的確有噱頭,但對港交所的實際利益又有多大?
30間合資格企業中,現時市值最高的是京東,約556.9億美元,另外規模較大的有百度,市值473.8億美元;網易,市值418.7億美元;攜程,市值198.3億美元;而這些亦是香港投資者較為熟悉的公司;在此之外的其他公司市值大都在100億美元以下。
相比起來,阿里巴巴現時在紐約交易所的市值是5,812億美元,去年底來港二度上市集資約100億美元。看這些數字,便意會到阿里巴巴很可能已是空前絕後的重磅二度上市個案,雖然最終的集資規模只有預期的一半,後來者亦難以居上。再論30間公司的江湖地位及話題性,大概就是百度和京東最為標青。所以計落條數,無論從集資金額以至炒作空間,都難與阿里相提並論。
港交所2020年的利好比利淡因素多
無論如何,多了企業來港二度上市,「密食當三番」,怎麼說都是好事一樁,對港交所有利無害。除了「海歸」企業,港交所2020年的其他IPO業務亦值得留意,若有一、兩間千億級的獨角獸來上市,那就真的夠震撼了;傳聞有不少,可惜都只在風聲的階段,投資者只能繼續期待。
港交所CEO李小加剛剛在其網誌上發表「2020已至,香港還行嗎?」為題的文章,道出香港是連接中國與世界金融市場的最重要紐帶,過去10年如是,未來10年也會是,所以港交所未來的工作重心就是「三通一擁」,即股票通、債權通、商品通與擁抱新經濟。
由此可見,無論未來宏觀局勢如何發展,港交所仍有其獨特角色。2020年是充滿變數的一年,對港交所來說,卻可能是危中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