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 美團 小米將染藍 是否代表應追入?

恒指公司透露,將就同股不同權 (W股)、以及第二上市股份應否納入恒指及國指等問題諮詢市場,預計5月季檢時會有結果。這意味阿里巴巴 (SEHK:9988)、美團 (SEHK:3690) 及小米 (1810)都有機會染藍。投資者應否因此入貨?

恆指必須能準確反映股市大勢

恒生指數共有50隻成份股,涵蓋最大及成交量最活躍的股票,包括H股及紅籌股;股票一旦被納入,恆指公司會經流動市值調整比重,以反映其可投資性,每隻成份股設有10%的股份比重上限。

恆指要有代表性,必須能準確反映實際股市的市況及特點。過去十多年,香港股市已與內地金融市場逐步融合,體質亦隨之改變。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佔比越來越高,包括國內頂尖大型企業;而透過深港通及滬港通,「北水」對整個香港股市的影響舉足輕重。

所以港股早已不能只看香港,內地經濟及國情亦相當重要。順理成章,恆指亦須亦步亦趨,否則會失去其意義。

恆指的資訊科技股成份偏低

傳統上,港股以金融及地產主導,這亦反映過去數十年香港經濟的發展重心。隨着上述之變化,這情況已慢慢在蛻變。現時恒生指數的行業比重,金融業仍是最重要, 佔比49.45%,其次是地產建築業,佔比10.96%,排第三位是資訊科技業,佔比9.77%,但只有一隻成份股,就是騰訊 (SEHK:700)。

隨着其他內地科技陸續在港上市,兼且成為投資者特別是北水的熱炒對象,恆指公司亦不得不檢討,現時的成份股組合,有否充分代表市場現況。

納入恆指成份股對一隻股票的意義

恒指公司對於恆指成份股的選擇標準,包括市值、成交量及在港上市有多久,另外再斟酌企業在行業的代表性及其財務狀況。指數每4個月檢討一次,藉此機會剔出或納入新股票。

納入了成份股對一隻股票有什麼意義?首先,每隻成份股都將會有一定的成交量,除了大戶的例牌操作,一些追蹤恆指的被動投資亦須跟市買賣。

另外,就是純心理因素。一隻股票染藍,散戶很容易自動假設這是一隻好股。

染藍和投資價值的關係         

今次檢討W股和二次上市股票能否納入恒指成份股,明顯是衝著阿里巴巴、美團和小米而來。這三隻股票的市值加起來已將近55,000億,交投亦十分活躍,對港股市況絶對有影響。以「反映現實」的角度來看,納入恒指相當合理。至於針對W股及二次上市股染藍資格的概念面檢討,意義並不大。

看罷以上,自然明白染藍這件事,跟這隻股票的投資價值關係不大,短炒例外。納入成份股通常都會成為短炒主題,A股入摩便是一例,但這是虛火,之後都會打回原形。

那麼恆指成分股是否品質的保證?只能説的,是這些都是現時市場追捧的股票,始於此,也終於此。如果因為看好阿里、美團和小米的基礎因素而入貨,屬於合理,單為了染藍高追就不是了。

況且,別忘了今天可被納入,他朝也可被剔出。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