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奇跡」般炒上的本地老牌飲品股維他奶(SEHK:345),在踏入2020年才一個星期,股價便跌破2019年低位,原來公司有生產線來自正爆發肺炎的武漢市,由於疫症情況未明,投資者先現恐慌情緒,不過股票市場向來有危也有機,維他奶業務穩定,若股價進一步回落至「現實水平」,又是吸納的好機會。
武漢設廠惹「遐想」
維他奶股價於1月7日最低見26.55元,今日再一度跌3%,步入2020年以來,股價便連日創1年新低,明顯跑輸大市。維他奶走軟的近因是內地爆發「不明原因肺炎」(或稱「中國肺炎」、「武漢肺炎」)。內地爆發未明病毒性肺炎 ,儘管中港兩地加強防疫措施,港府更於1月4日公布「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性的新型傳染病準備及應變計劃」,並同時啟動嚴重應變級別,即時生效,但每日不斷增加懷疑病例,加上2003年SARS慘痛經歷,市面人心惶惶。維他奶與肺炎本身並無關係,不過公司部份產品於武漢生產,由於病毒緣起與傳播途徑未明,網民甫聞產品來自疫區,即如驚弓之鳥,甚至有呼籲「停飲」公司所有產品,相信對公司生意有一定影響。
至於遠因方面,是公司前景去年中被過份看好,股價過度被炒高,連公司執行主席羅友禮在中期業績會上也表示,以往股價過高(2019年6月最高見47.25元歷史新高、市盈率逾70倍)「唔現實」。最終在增長表現遠遜市場預期下,股價連番回落。公司去年11月公佈截至9月中期業績,半年毛利僅升6%,增長只算平穩。
股價重回「現實」成契機
事實上,公司業績不俗,增長穩定,當前股價已算回到「現實水平」,重新給予投資者吸納機會。不過按當前市況,肺炎憂慮日漸增強,加上本地社會運動未見休止,對維他奶股價影響相信仍會持續,估計當前仍在探底階段,不過筆者認為,不論是肺炎還是本港社會運動,對維他奶的生意其實不會產生長遠影響,甚至對季度業績的影響也是有限。維他奶現時收入及溢利中,來自內地市場的貢獻有69%及75%,且內地業務仍在增長階段,也就是說香港業務表現對公司整體影響相對較細。
再者,據維他奶回應本地媒體查詢時表示,現時香港出售的產品中只有罐裝「維他」檸檬茶及菊花茶是由維他奶 (武漢)有限公司生產,惟公司強調該廠房獲國際食品安全管理系統ISO 22000認證,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顧客可放心飲用。故相信「產地憂慮」相信只會帶來短暫影響,對消費者信心不會帶來長遠影響。
結語
公司中期業績指出,展望下半財年業務會持續增長,當中尤以內地業務增長仍具憧憬,特別是公司近年標榜美味與營養結合的產品組合符合內地逐步建立的中產市場。筆者建議投資者可在維他奶市盈率(PE )回到40倍以下或周息重上2厘以上時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