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眾所謂「蘋果概念股」好不熱鬧,繼iPhone 11新上市時在內地銷量報捷,刺激瑞聲 (SEHK:2018)及舜宇 (SEHK:2382)股價上揚,最近AirPods也越賣越紅,帶挈供應商立訊精密 (SZSE:2475)及歌爾股份 (SHSE:2241)股價水漲船高。蘋果今年5G新機及AirPods均被看好,究竟投資蘋果概念股抑或蘋果「本尊」 (NASDAQ:AAPL) 好?
iPhone 11刺激瑞聲股價谷底回升
蘋果上一代iPhone XS及XR系列定價太貴,銷量麻麻;2019年9月蘋果推出iPhone 11,雖然產品本身未算好評如潮,但憑着5499元人民幣的震撼入門價,在內地重新掀起蘋果熱,雙十一銷量威盡同類型產品。同期間,瑞聲谷底回升,股價從19年低位回升近一倍。
另一隻蘋果概念股舜宇,主要客戶其實是中國內地5大手機品牌,業績與蘋果的相關度雖然比瑞聲低,在利好消息加持下,股價升勢亦不俗,9月至今上升27%。
立訊精密及歌爾一年升2.7倍和3倍
瑞聲及舜宇都是港人熟悉的恆指成份股,相比起來,雖然立訊精密及歌爾股份的市值分別超過2,000億及660億元人民幣,投資者也許較為陌生。兩間原來都是蘋果AirPods的主要供應商,最近由於AirPods大賣,正預備把生產線擴張到越南。AirPods在2019年銷售額高達60億美元,是去年的兩倍,市場分析睇好AirPods 2020年銷量,估計會賣出8,500萬對,銷售額可至150億美元。
有如此強大的利好因素作支持,立訊精密及歌爾之股價,過去一年分別勁升2.7倍和3倍。
買蘋果概念股vs蘋果的三大風險
看見以上,特別是AirPods兩大供應商的股價升幅,真的令人眼前一亮;2020年,蘋果/AirPods概念股確會引發無限憧憬。
不過,投資蘋果供應商,必須先考慮以下三大風險:
1.利潤難賺
蘋果供應商這口飯,非常難食。首先,製造商必須承擔沉重的R&D (研發)成本,亦要投放大量金錢、並以極速建立生產線;另外,蘋果對產品的品質要求百分百,不接受任何瑕疵;以上都是成本。蘋果的每個零件,除了如晶片等獨家科技,一般會有3個供貨商或以上,所以供應商的供貨價食水不會深,只能寄望產品大賣,以量賺錢。
2.有血本無歸之風險
還記得iMac嗎?像這種半紅不黑的產品,有份研發的製造商便當黑了,這產品的銷量遠低於蘋果預期生產量,製造商為此而開的生產線部份會直接廢掉,血本無歸。
3.中美貿易戰
由於中美關係不穩定,為了避開關稅,蘋果供應商多了一項成本,就是短時間內移動整條生產線到別的國家;立訊精密及歌爾要在越南開生產線便是一近期例證。
所以「資深」蘋果概念股如瑞聲及舜宇,紛紛各自努力開拓蘋果以外的客戶;有本事長期「服務」蘋果的,全世界就只有郭台銘領軍的鴻海集團。
基本上,蘋果仗著品牌強勢,把大部份生產風險轉嫁到供應商身上。在投資者角度,買蘋果抑或買蘋果概念股,必須把以上因素也列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