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不知被低估的醫藥股:綠葉製藥

近日綠葉製藥(SEHK:2186)先有收購山東博安,後有名下化學新藥於日本開始第一期臨床試驗的好消息傳出。相信能優化集團產品結構,並提高盈利能力,加上集團估值吸引,或許是醫藥板塊的好選擇。

收購解決綠葉的產品困境

綠葉的主要業務板塊為:腫瘤、中樞神經系統、消化與代謝、心血管科四方面,今年年中四大板塊佔總收入比重分別為45%、20%、18%、15%,可見腫瘤板塊對集團收入的重要性。不過,須注意的是,「力撲素」單項藥品佔了該板塊收入的 90.39%,亦即是集團總收入的 40.7%,反映集團有甚高的單一產品風險,一旦力撲素銷情轉淡,對集團有近乎災難性影響。

目前國家持續推進醫藥改革,帶量採購對藥品利潤空間有龐大影響,而腫瘤板塊是帶量採購的焦點板塊之一,反映集團正暴露在高政策風險之下。另外在產品競爭力方面,「力撲素」是紫杉醇酯質體的化學藥,根據 Protein Data Bank 的資料,此類藥品的臨床表現不如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後者在市佔率有所不及可能是因為其失了先機較晚進入市場,但「力撲素」的先發優勢會隨時間沖淡,反映產品增長前景並非十分樂觀。

而根據綠葉於 12月1日的收購公告,山東博安這間生物科技公司聚焦於腫瘤、中樞神經系統、糖尿病及免疫性疾病,業務範疇能跟綠葉互補之餘亦拓展產品光譜。除此,山東博安的三大抗體發現平台亦在收購內容之內,有助提升綠葉的技術能力,對集團長遠發展大有裨益。

藥物研發底蘊深厚 新藥研發傳好消息

另外,綠葉於 12月12日晚宣佈名下治療重度抑鬰的化學新藥「鹽酸安舒法辛緩釋片」,正在日本開始第一期臨床試驗,並在中美歐日韓取得新藥專利。而截至今年6月30日,綠葉在國內獲得逾232項專利,並有57項處申請階段,在海外獲得逾671項專利,140項處申請階段,有望進一步拓寬集團產品結構,而國內腫瘤、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市場龐大,集團要在新藥當中創造新的業務增長點的難度不大。

綠葉現價可買入嗎?

不過,綠葉股價卻未充份反映集團價值。集團國內銷售網絡覆蓋面廣,有1700家經銷商行銷國內30個省市的1.37萬家醫院。截至6月30日的半年業績中,集團營收31.3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 42%;純利7.67億元,同比升36%;中樞神經藥物板塊業績最出色,同比升 183%。

不過,優秀業績沒能帶動集團股價,集團現價與 2014年招股價的 5.92港元相若。上市以來,集團最高市盈率達 44倍,市淨率達 3.8倍,但現價市盈率則僅 12.74倍,市淨率 2.13倍,估值吸引,投資者或可看高一線。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