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故事讀下去要看的關鍵伏筆

小米(SEHK:1810)自上市後一直被市場抨擊,究其原因,除了股價走低外,小米多次以各種理由向雷軍及其相關人士贈股,攤薄小股東股權,都令投資者「避之則吉」。

解禁股影響差不多1年後消退

另一方面,小米去年7月上市,今年初因半年禁售期「解禁」,市場進一步增加股票供應,致股價受壓。不過,以美國及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SEHK:9988)為例,公司在2014年9月在美國上市,解禁後股價一直下跌,但在2016年3月開始已重拾升軌。換言之,解禁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大約在1年之後開始消退。

事實上,小米今年1月解禁,至年底已差不多達一年的時間,股價過去數月亦在8元的底部上下徘徊,走勢上與當年的阿里巴巴相若,相信要轉手的股票大部份經已在這段時間中轉手,股價已見「築底」形態。

小米業績有改善

另一方面,小米的業績並非沒有增長。今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經調整利潤按年增加20.3%,而按季比較則有4.5%的下跌,主要原因是銷售開支及研發開支增加有關。

事實上,公司整體毛利率由2019年第二季度的14.0%,升至2019年第三季度的15.3%,按季增加1個百分點,毛利率提升的主要貢獻,是來自智能手機及IOT電子產品業務,反而過去成為「現金牛」的互聯網業務,則因金融科技業務毛利率減少,以廣告聯盟業務試行致毛利率較低有關。

手機業務具挑戰

不過,市場對小米仍有憂慮,尤其華為步步進逼,令其他手機公司發展空間收窄。小米第三季度智能手機業務收入按季僅增加0.8%至323億元人民幣,手機出貨量維持平穩。過去數年的數據則顯示,內地手機銷售周期為第一季最低,而第四季最高,小米手機出貨量按季平穩,其實已反映其手機銷售已出現壓力。

隨著小米推出售價得1999元人民幣的5G手機 Redmi K30 後,市場憧憬小米能夠靠廉價策略,提高中國的市佔率,令小米重新成為內地資金的追捧對象。據互聯互通數據顯示,近日小米資金流入情況顯著,最近20日資金淨流入超過19億元。

短期而言,在市場形勢轉好,加上資金追捧下,相信小米會有升勢。不過長期而言,還須看小米在中國能否繼續維持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及持續打開新市場的能力。畢竟小米的業務模式是由低價手機吸引用戶使用,從而取得流量,再利用旗下的互聯網業務為公司提供利潤及現金流。假如手機銷售持續放緩,手機用戶流失,其「互聯網故事」將無法繼續說下去,估值及股價自然會下跌。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