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麵銷量回升 康師傅前途重見光明?

當大家的焦點都在美團 (SEHK:3690)晉升紅底股之際,很少會想起當年因外賣崛起而陷入衰退的即食麵市場。2013年受此影響並走下坡的康師傅 (SHEK:322),近年似乎站穩了腳,與此同時即食麵市場的確好像「回魂」了。如果有意投資內需股,康師傅前景如何?

康師傅股價近月走勢不錯

踏入今年11月,康師傅股價不斷往上,現已攀升約兩成,重回今年年中高位附近。康師傅在8月底公布今年中期業績,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比同期增加15.05%至15.03億元人民幣,股價在「炒完業績」後下跌,直到11月才轉勢。

康師傅短線走勢看來不錯,接着中美貿易談判有成的利好因素,亦會惠及內需股;康師傅的長線投資價值又如何?

即食麵市場有增長 但競爭劇烈

根據尼爾森公布的資料,2018年內地即食麵市場銷量按年增加3.2%,顯示市場在2013年開始的跌勢已逆轉;而市場兩大即食麵龍頭康師傅及統一 (SEHK:220)的銷售表現亦一致上升;康師傅今年上半年的即食麵銷售收益,就按年增加了3.7% 。再者,康師傅在即食麵市場的佔有率達42.9%,銷售金額佔有率亦高達46.6%,按這趨勢發展,康師傅前景還有什麼好煩惱的?

內地即食麵市場今次「翻生」,同時出現兩個現象。第一,是產品高端化。內地中產消費者增加,他們吃即食麵不再只為省錢,更多是為方便,方便之餘對品質也有要求,多花幾塊錢沒所謂。康師傅20多年前靠那包1.98元的紅燒牛肉麵起家,現在就轉了力谷「速達麵館」的產品,推出「豪華版」的紅燒牛肉麵,今年雙十一新出的30元一包「自熱麵」,更成為秒殺1萬包的爆紅款。

另一現象,是市場多元化。以前,即食麵市場基本上是康師傅和統一的天下,現在除了一大堆噱頭十足的小眾牌子,還有來自日韓的過江龍,如日清(SEHK:1475 )及農心。康師傅要守住市佔率,必須在產品上不斷創新,並維持品質及品牌形象,難度要比以前高許多。

康師傅飲品業績衰退

康師傅現時的收入,其實有60%來自飲品,即食麵只佔38%,而康師傅的飲品生意似乎在衰退中,今年上半年業績按年下跌4.1%;這是投資者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

康師傅的飲品系列去年的市佔率據報有35.5%,絕對是大品牌,但處於跌勢中。飲品的市場比即食麵多元化,消費者口味改變得更快,而康師傅主打的仍是傳統的茶、礦泉水及果汁,稍欠大膽的創新。康師傅亦有嘗試在這一塊著墨,最近以年輕形象推冰紅茶系列,更落本宣傳港式茶餐廳檸檬茶,跟維他奶 (SEHK:345) 拚一拚。

只不過,這些動作的力度夠不夠,還須觀察今年全年的飲品銷售表現如何;評估康師傅的前景,絕不能單看即食麵。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