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達簽歐萊雅拓美容產品 勢添新增長來源

普拉達(SEHK:1913)日前宣布,與法國美容產品巨頭歐萊雅 (L‘Oreal) 簽訂長期授權合約,銷售Prada品牌的美容產品,實行跨界大展拳腳;消息刺激普拉達股價向上,單日升幅一度接近3%。為什麼時尚名牌近年紛紛進攻美容產品市場?這行業真的有那麼好賺嗎?

普拉達「轉馬房」原因只有一個

Prada除了出售時裝、手袋、皮鞋及配飾外,多年來亦有銷售香水。一如許多時裝品牌,Prada把香水產品系列以授權形式簽了給第三方公司經營,Prada則穩袋版權費。

從2003至2019年,Prada的香水產品夥伴是西班牙的Puig Group,Puig Group在行內算有名,家族擁有一系列較為「小眾」的高級時裝品牌,包括Dries Van Noten,Carolina Herrara,Jean Paul Gaultier等,香水品牌有近年走紅的 Penhaligon‘s,授權香水品牌有「紅底鞋」Christian Louboutin和Comme des Garçon ,還有剛剛提出跟Puig「分手」的Valentino和Prada。

Prada「飛起」多年拍檔另簽歐萊雅,當然是不滿意Puig的銷售表現,但更大的原因,是歐萊雅有能力把Prada的香水系列「搞大來做」,擴張成全系列美容產品。

歐萊雅是美容產品界之「造星工廠」

歐萊雅無論在實力、規模、銷售網絡、產品研發等都比Puig優勝許多倍,基本上是不同級數的公司。歐萊雅旗下品牌非常多,除了純粹美妝品牌如Lancome、Shu Uemura、Kiehl‘s等,也有不少時裝名牌的美容產品系列,與Prada同級的就有Yves Saint Laurent和Giorgio Armani 兩大品牌。

Giorgio Armani就是一個從時裝變美妝大牌的成功例證,相信Prada多少有因此而對歐萊雅心動;而歐萊雅亦已擁有普拉達集團旗下品牌Miu Miu的香水授權,兩間公司從2013年已開始合作關係。

Armani的時裝系列隨着始創人Giorgio Armani漸入高齡,在時尚界的影響力今非昔比,多年來Armani亦致力開拓時裝以外的生意領域如室內設計、家飾及家具等,雖有一定成績,但都不及由歐萊雅掌舵的Armani美妝產品那麼成功。憑着粉底這一項明星產品,歐萊雅成功把Armani打造成美妝界中的High Fashion (高級時裝),形象時尚售價昂貴;換句話說,利潤可觀。Prada靠了歐萊雅這碼頭,能再創新財源的機會相當大。

美容產品好賺過賣衫

從高級時裝延伸到美容事業,最成功的例子其實是Chanel,之後還有LVMH集團旗下的Parfum Christian Dior。頂著高級時尚品牌的光環,這些品牌創造了美容產品中的「奢侈系列」,普通品牌一支唇膏賣150元,這些品牌可以賣350元,可想而知利潤有多豐厚。

Chanel和Dior跟Prada不一樣,並沒有授權給別的公司,而是由品牌自己經營。好處是賺盡,而且對產品及形象控制度高,可配合當季時裝系列一起宣傳,產生協同效應;壞處是需要投資,亦有銷售不佳及存貨的風險。Prada現時只有香水,先靠歐萊雅把美容系列建立起來,不用費神賺賺外快,亦是明智的策略。

因此,Prada股價升得有道理。

分享給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