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電控股(SEHK:2)宣布明年加價2.5%,加幅低於5年計劃所預測的5.9%;雖然這會影響未來之收入,但平衡各因素之考量,現時中電仍是防守股中的穩陣之選,原因有三個。
今年全年盈利將下跌
今年6月中電史無前例發出盈利警告,震驚市場,結果截至6月30日的中期業績,集團錄得9.07億港幣虧損,亦是史無前例。
中電上半年之營運溢利按年下跌30.6%,這主要由於澳洲業務的下跌引致香港以外的收入按年減少6.3%,另香港業務由於政府之准許回報率下調亦受到負面影響,收入按年下跌3.7%。此外,加上澳洲EnergyAustralia的零售業務商譽減值63.8億港元,導致中期業績錄得虧損。
再看中電截至今年9月30日的第3季度簡報,香港用電量有上升,至於「重災區」澳洲業務,報告並未有披露收入細節,假設冬季是用電量高峰,各項提升工程進度良好,第3季收入大跌機會不高。
但由於上半年錄得虧損,中電今年全年盈利下跌幾乎已成定局。
2.5%加幅追不上減碳成本上升
中電只加2.5%電費至每度電1.218元,絕對是出於考慮現時香港社會及經濟狀況;2.5%的加幅低於5年發展計劃中預測的5.9%,即每度電1.25港元,理應不夠補償改變燃料組合及減少碳排放所引起的額外成本。
從用戶角度而言,政府的電費舒緩措施將抵銷住宅用戶的電費加幅,而中電本身亦會為中小企客戶提供6個月補貼,及為10萬客戶提供餐飲券,這部份支出約1.5億港元。
以上都會影響中電短期內的盈利表現。即使如此,作為香港散戶一向鍾愛的防守股,中電仍有其可取的地方。
中電仍可取的三大原因
第一,中電壓低了明年香港電費加幅,主要是由於社會現時的特殊情況,經濟情況改善也許有機會調整;另外,未知中電會否動用電費穩定基金來保障盈利。所以,短期內香港電力業務之收入及盈利雖然難有增長,但大跌的機會不高。
第二,中電澳洲業務的問題看似已「全部見光」,雖然復原需時,但基數已減低,幾項提升工程亦已完成,有助未來營運。
第三,全球處於低息周期,港元拆息近月在低位徘徊,HIBOR下跌,公用企業的估值便會相對便宜,而公用股之中,中電的香港業務穩定,澳洲產量增加,所以中電仍可看高一綫。
最後,作為防守股的一大條件,是派息穩定。中電中期業績雖然錄得虧損,仍派1.26港元之中期息,比去年1.22元還要高;今年中電的全年盈利將倒退,第4次中期業績派息會否減少很難說,但觀察中電以往的歷史,減少派息的機會不大。